“人類大腦是宇宙中目前已知最復雜的事物,我們所做的將是一件非常困難且充滿挑戰的事業。”
3月29日,墨子沙龍邀請腦虎科技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傳感器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神經科學學會腦機接口與交互分會創始主委陶虎教授,一同探秘神秘的腦機接口。 此外,本次活動還特別邀請了中國科大量子領域專家徐飛虎教授,與主講嘉賓進行量子與腦機接口的觀點碰撞。
從“讀腦”到“對話”:腦機接口的技術革命
“大腦是最復雜、最重要、最脆弱的器官”,報告伊始,陶虎教授就強調了大腦的特征及其重要性。自2010年左右人類腦計劃啟動以來,腦機接口技術的重要性日趨明顯。從腦機接口初級階段的外設控制,到用萬物腦控進行“腦”聯網,腦機接口技術代表了一種新興的、具有潛在顛覆性的技術領域。
從發展趨勢來看,腦機接口也存在無可取代的價值。陶虎教授表示,一方面,腦機接口可以從科研維度認識大腦,另一方面,腦機接口也可以從醫學維度重塑生命。根據植入位置的不同,腦機接口通常分為植入式和非植入式,而這一技術的核心在于,以實際場景驗證其優越性和不可替代性,臨床應用場景不斷多元化。因此,包括美國、歐洲、中國、日本等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均把“腦計劃”定位于戰略性國家政策。
受益于基礎研究和底層技術的大幅發展,腦機接口行業迎來“拐點”,行業發展趨勢顯著。陶虎教授創辦的腦虎科技近年來在侵入式腦機接口領域取得多項突破,團隊自主研發的“微創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腦機接口”,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解決了傳統剛性電極對大腦損傷大、易引發免疫反應等技術瓶頸,該技術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獲大會最高獎項——SAIL獎。
醫療、教育、元宇宙:腦機接口的落地圖景
在腦機接口應用場景的探討中,陶虎教授以多個真實案例展現了腦機接口如何重塑人類生活。例如,通過植入式腦機接口幫助患者用“意念”上網、操控智能家居和智能輪椅等。此外,腦機接口也能實現在無語言模型輔助下的實時漢語解碼和語句合成,實時漢語語句解碼速率高達49.6字/分鐘。
陶虎教授表示,腦機接口不僅是醫療領域的“修復工具”,更是人類增強能力的“新器官”。 隨著技術的成熟,其應用將滲透至多元領域,甚至可能引發社會倫理范式的變革。 這一觀點引發了現場觀眾的熱烈討論。
跨界對話:科學需要更多“交叉”力量
在隨后的對談環節,陶虎教授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徐飛虎教授就腦機接口與量子科技結合的可能性進行了討論。陶虎教授表示,由于大腦的實時采集數據很大,超過了現有計算機技術支持的數據存儲,因此可以借助量子計算實現龐大數據的實時采集。同時,在腦機接口的信息安全方面,量子加密技術也將是實現信息加密的重要手段。
針對量子計算是否可以模擬狀態復雜的人腦這一問題,徐飛虎教授表示,由于目前理論模型并不清楚如何模擬神經元之間的相互作用、大腦整體的作用機制等問題,因此實現仍較為困難。但相信隨著基礎研究的不斷發展,未來將終有實現的一天。
這場講座不僅是一次技術科普,更是一場關于人類如何定義自身、如何與科技共處的思想激蕩。報告結束后,觀眾們紛紛踴躍提問,陶虎教授對腦機接口的實際作用機制等方面做出了詳盡的解答,為大家進一步揭示了腦機接口讓大腦連接未來的美好愿景。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上海市浦東新區南七量子科技交流中心主辦; 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上海市浦東新區科學技術協會協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