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邱毅,一位在兩岸關系問題上極具爭議的“統派”學者,曾在公開場合宣稱,“臺灣反對統一的人占九成以上,”
而蔡英文,2000年曾經高調宣稱:“‘一中’是唯一選擇,”可她后來的所作所為卻與自己的言行背道而馳。
那么,如今的臺灣問題是什么態度?“不統不獨”真的能長久嗎?
【九成反對統一】
2023年,臺灣多個民調機構發布的報告表明,雖然民眾普遍對統一持保留態度,但實際支持“九二共識”與維持現狀的比例并沒有邱毅所言的“九成反對統一”那么高。
根據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的調查數據,支持以“九二共識”推動兩岸交流的比例高達45.1%。
更有趣的是,民進黨自己智庫“臺灣省民意基金會”也披露,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大陸承諾不武力統一,他們愿意支持“維持現狀再議統一”。
這其中不少民眾并不完全認同“臺獨”立場,而是傾向于尋求一種中立的“維持現狀”的狀態。
他們可能對大陸有著擔憂,尤其是關于政治體制的不同,但并不想通過宣布獨立來激化兩岸關系。
從這個角度來看,邱毅所稱的“九成反對統一”并不準確,而是被民進黨的政治宣傳所放大了。
尤其是民進黨在處理兩岸問題時,往往借助“恐中”與“反共”的情緒加以操作,掩蓋了中間民意的真實聲音。
以至于很多反對統一的民眾實際上并非完全支持“臺獨”,而是在現有的兩岸局勢中尋求一種相對安穩的平衡。
年輕一代的政治立場普遍偏向反對統一,部分原因正是因為他們在“去中國化”的教育體系下成長,歷史、文化和政治的聯系在他們眼中已經逐漸模糊,統一的觀念變得愈發陌生。
反觀老一輩的臺灣人,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依舊較強,因此相對較為傾向支持兩岸統一的可能性。
尤其在臺灣的政治選舉中,年輕人的選票往往被視為決定性因素,民進黨在這種背景下更傾向于利用年輕選民的反統一情緒,塑造“臺獨”立場。
隨著兩岸關系的日益緊張,臺灣的民意在何種程度上會影響政府的政策決策?如果現狀維持不下去,是否會有更大的沖突,甚至直接影響兩岸統一的前景?
【蔡英文的立場】
2000年,蔡英文在“立法院”備詢時,面對藍營“立委”朱鳳芝的追問,她稱說“從文化、地理來看,未來一個中國是臺灣民眾唯一的選擇,”
可她后來的種種所作所為,卻背離了自己曾經的言行。
2016年“雙十慶典”上,蔡英文政府決定將“中華民國”的徽記替換為“TAIWAN”,這一舉動讓人質疑蔡英文是否在向民眾傳遞某種獨立傾向。
與此同時,蔡英文在面對記者提問時,曾支支吾吾地回答“一中”的含義是“中華民國”,但隨后她的政府又在很多場合中表現出強烈的與大陸分離的政治立場。
民進黨內的部分人士,尤其是蔡英文背后的“臺獨”勢力,始終在推動“臺灣獨立”的議題,而蔡英文作為領導者,既要維護民進黨的選民基礎,又要與大陸保持某種程度的經濟合作關系。
因此她不得不在公開場合上表達“維持現狀”,一方面避免激化兩岸沖突,另一方面又要應對國內臺獨力量的壓力。
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政策,表面上是支持臺灣現有的政治體制,但在實際操作中,常常通過軍事合作和政治施壓,推動臺灣與大陸的關系逐漸惡化。
蔡英文顯然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她不僅強化與美國的關系,還通過加強與日本、歐洲等地區的互動,逐步拓寬臺灣的外交空間。
蔡英文的政策表面上看似平衡,實際上卻是為了迎合臺灣民眾特別是年輕選民的情緒,而忽視了兩岸關系的長遠發展。
無論是在臺灣內部的“去中國化”教育,還是她在國際上頻頻宣揚的“民主和自由”,這些政策和言辭在某種程度上無形中加劇了兩岸關系的緊張。
而蔡英文的“兩面派”策略是否能繼續奏效,亦或會在未來暴露出更大的裂痕,導致臺灣社會內部更大的分裂呢?
【邱毅的警示】
邱毅早在2017年便提出,臺灣面臨的“時不我待”局勢,任何拖延統一的行為都可能加大未來的困難。
他警告說,隨著大陸的崛起,臺灣的“獨立”之路將越來越狹窄,未來若不能盡早統一,臺灣將在更大的外部壓力下被迫做出選擇。
在邱毅看來,當前臺灣的年輕一代正在受到“去中國化”教育的深刻影響,這些年輕人對于中華文化和一國兩制的理解越來越模糊,他們對于大陸的認同感逐漸減弱,甚至對統一的概念幾乎陌生。
邱毅強烈主張,臺灣當前的局勢不是簡單的政治選擇,而是時間的賽跑,他不斷強調,臺灣的歷史文化認同還在,但這一認同正在迅速消失。
若不盡快抓住時機,未來的統一將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有可能因臺灣社會的認知斷層而無法實現。
他的觀點為許多人所質疑,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立場,認為大陸在歷史的長河中已經掌握了主導權,臺灣的抗拒和政治隔閡反而讓兩岸統一的步伐加快。
邱毅更進一步表示,臺灣民眾對于統一的恐懼,并非不可克服,他認為,臺灣的民眾習慣于“吃硬不吃軟”,也就是說,面對大陸的強硬態度,他們最終會屈服于現實。
邱毅指出,類似的歷史例子屢見不鮮,比如在民眾初時反對的情況下,政策的推動最終會讓反對者接受現實。
他舉了民進黨政府在處理福島核食品問題時的例子,當時臺灣社會強烈反對,但最終政策依舊被強行推進,這種反映社會“吃硬不吃軟”的現象,邱毅認為可以作為兩岸統一的借鑒。
他的論點是,盡管現在島內民眾對統一抱有較高的抗拒情緒,但如果大陸采取足夠強硬的立場,最終臺灣社會將不得不接受統一的現實。
邱毅認為當前的臺灣社會是建立在不真實認知之上的,而這種認知的錯位將導致臺灣在未來的國際關系中陷入困境。
他極力批評島內的政治力量,特別是民進黨,認為他們過度依賴“臺獨”論調,忽視了兩岸歷史文化的深厚聯系,以及兩岸融合的大勢所趨。
邱毅警告,若繼續延續現有的政策,臺灣將錯過與大陸統一的最佳時機,未來的兩岸關系可能會變得更加對抗。
【結語】
面對現實的壓力,臺灣社會的立場依舊錯綜復雜,許多人在統一與獨立之間搖擺不定,兩岸關系的走向不僅取決于島內民意的變化,更受到大陸政策的推動以及國際局勢的影響。
對于臺灣而言,如何在多方壓力中保持穩定,并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仍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難題。
【參考信源】
邱毅發表的言論截圖
海峽導報2022-09-19 《臺媒:蔡英文曾高喊“一中”如今又鼓噪“抗中”,是政治變色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