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3年,朝鮮戰爭停戰70周年之際,朝鮮一系列的秘密武器展示再次成為國際焦點。在公開的資料中,朝鮮的新型洲際導彈、戰術核武器及無人機等裝備亮相。自上世紀90年代金正日確立“軍事先行”路線以來,朝鮮始終將強化國防力量視為生存之本,盡管歷經經濟困頓與國際孤立,其軍事力量卻在封鎖中實現突,破朝鮮逐步構筑起核戰略威懾能力。現如今金正恩推動的“經核并舉”戰略,既是對其“先軍政治”傳統的延續,也體現金正恩時代朝鮮的新變化。
一:從“先軍政治”開始
1994年,統治朝鮮長達四十多年的第一代領導人金日成逝世,在金日成之后總攬朝鮮軍政大權的,是其子金正日。實際上,在金日成去世之前,二將軍就成為了朝鮮國防委員委員長,控制了軍隊的最高領導權,在金日成的幫助下,他獲得了軍隊的承認和支持。掌握了軍政大權的金正日,在上臺之后開啟了“先軍政治”的路線,在金正日13年的執政時期,這個“先軍政治”可謂是朝鮮讓外界印象最為深刻的特征。
那什么是“先軍政治”呢?
按照金正日的說法:“‘先軍政治’是我們的基本政治方式,是帶領我們革命走向勝利的萬能寶劍”。一言蔽之,“先軍政治”政策主要體現為:軍事先行,先軍后工,全民擁軍。
在金二將軍于朝鮮制定“先軍政治”之后,朝鮮卻進入了一段非常艱苦的歷史階段即“苦難行軍”。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朝鮮經濟開始陷入困境。特別是由于外援的減少、政策的失誤再加上天災,朝鮮的糧食產量在1994~1998年間跌入谷底,這些綜合因素導致在1994~1998年嚴重的饑荒問題。直到2000年,朝鮮的經濟仍然未達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最高水平,也就是說,朝鮮在90年代之后,生活水平反而不如前。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朝鮮仍然堅持“先軍政治”。
為何朝鮮如此執著于優先發展軍事呢?
金二將軍上臺的時候,雖然冷戰體制已經結束,朝鮮半島局勢也有所緩和,但朝鮮半島仍處于冷戰狀態,在朝鮮半島上,國際國內矛盾尤為顯著。
冷戰之后,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的情況下,朝鮮在意識形態和經濟狀況與對外關系,均遭受了重創。這種情況下,朝鮮可以說面臨著生死考驗,于是維護生存就成為了朝鮮的首要任務。那么如何維護朝鮮生存呢?加強軍事建設便成為了首要的任務。
朝鮮半島由于冷戰影響,一個民族劃分成兩個國家。對于朝鮮來說,“統一祖國”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歷史任務。而自80年代之后,韓國伴隨著“漢江期間”一飛沖天,朝鮮跟隨著蘇東集團的沒落而一落千丈,朝韓雙方的實力對比發生了嚴重的傾斜。這種嚴重的不平衡,使得朝鮮只能選擇優先發展軍事來實現在國家實力上的相對對稱。
特別是在冷戰之后,東北亞的戰略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俄羅斯實力銳減,不僅放棄了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戰略,而且奉行對西方“一邊倒”政策。日本政治軍事大國化思想迅速膨脹。中國則繼續推進改革開放,與韓國建交。朝鮮強烈反對的“交叉承認”成為現實,但朝美、朝日乃至朝韓關系卻無從改善。春江水暖鴨先知,東北格局的變化,朝鮮可以說感受得最為強烈,只能通過強化內部的軍事建設,對抗外部的不確定性。
由此,朝鮮采取“先軍政治”,成為朝鮮歷史的必然選擇。這個政策對朝鮮的影響也不可謂不深刻,一方面造就外部印象之中“封閉”“落后”“貧窮”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使得朝鮮的在軍事上取得較多進步。即使是在所謂的“東亞怪物房”,朝鮮在軍事上也算有一席之地。
二:三將軍的改革
前段時間,“視頻主”巴博斯靠著剪輯金三將軍,在短視頻平臺上火了一陣,金三將軍的視頻再配上一些魔性的背景音樂,在中文互聯網上也算是喜聞樂見了。調侃歸調侃,這位金三將軍上臺之后的一系列舉措,絕對稱得上是“強而有力”。
2011年末,金正恩倉促接任朝鮮最高領導人,根據其父金正日遺訓繼承“先軍路線”,執政重心突出倚軍穩政,但金正恩特色戰略路線已然開始醞釀。1984年出生的金正恩,接過他父親的大任的時候,年齡不過28歲,還在當時的網絡上獲得了一個“地表最強80后”的稱號。
金正恩上臺之后,首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強化了對黨內和軍隊的控制,確保政權的穩定。可能公眾比較熟悉的就是三將軍拿下了姑父張成澤,但金三將軍在經濟和軍事改革上也頗受手段。
2013年,提出實施“經濟建設和核武力建設并進”(簡稱“經核并舉”)戰略,金正恩特色戰略路線初步形成。
在經濟上面,金正恩相較于父親采取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農業領域的舉措是實施圃田責任制,從制度上激發農業生產人員的積極性;同時加大生產材料和耕地保障,積極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工業上,激發生產積極性。金正恩執政后,朝鮮工業建設總體繼承金正日時期路線方針,大力發展“經濟先行”部門和基礎工業部門,同時針對國內資金受限、技術水平不足等現實情況,適度調整經濟建設重點,著力發展生產建設亟需、投人產出見效快的項目,實用主義特征明顯。
而在軍事上,金正恩最大的成就無疑是推動了朝鮮俄核力量建設。2006年,朝鮮首次進行地下核試驗,但是隨之而來就是國際上的強力制裁,自金正恩上臺之后,朝鮮的核武器建設一日千里。2017年9月,朝鮮啟動第六次核試驗,2018年朝鮮宣布暫停核試驗,標志朝鮮核武庫的成熟。
自朝鮮勞動黨八大之后,朝鮮提出全面推進國防發展五年計劃,系統提升國防力量,構建“朝鮮式先發制人”軍事路線,朝鮮安全戰略從被動應對外部威脅,向主動塑造安全環境方向發展的方向前進。總的來說朝鮮在金正恩的改革之下,雖然延續了二將軍先軍政策,但是在發展軍事和發展經濟之間找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也讓這幾年朝鮮的新武器不斷涌現。
三:朝鮮的新武器
朝鮮的國防發展的重點是發展核導武器。“核+導彈”是朝鮮國家安全結構的核心,在對抗韓國及美日的威脅中,核武器和導彈是朝鮮發揮不對稱威懾的重中之重。
在金正日時期,朝鮮實現了核導技術的根本突破,到了金正恩時期,朝鮮繼續推進核導武器的深度發展。
朝鮮的核武器朝著小型輕量化和戰術武器化方向發展。2022年4月17日,朝鮮進行了戰術制導武器試射。這是朝鮮媒體第一次對外公開戰術核武器性能測試情況,表明其核彈頭小型化、戰術化技術已經取得重要進展。
而在運載武器方面,朝鮮也取得了系統性的進展。在2017年,朝鮮成功試驗了首批洲際彈道導彈“火星-14”和“火星-15”,2022年11月發射“火星-17。從理論上,朝鮮的洲際導彈射程逐步實現了對美全境的核威懾能力。除了洲際導彈以外,朝鮮的中程、中遠程和近程導彈的種類和性能也在迅速提升。金正恩上任后,朝鮮開發并測試了液體燃料單級推進的“火星-12”中程導彈。2021—2023年,朝鮮進行了六次中程和中遠程導彈試驗。在近程導彈方面,重點開發朝版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KN-23)、朝版陸軍戰術導彈(KN-24)和精確制導超大型多管火箭炮(KN-25)三款新型裝備。
除了“核+導彈”之外,朝鮮的其它軍備武器也在不斷實現突破。
在常規武器方面,2021年以來,朝鮮進行了密集的多管火箭炮試驗,2023年元旦,朝鮮宣布軍工部門已將30門同類型超大型火箭炮移交作戰部隊,成為核心攻擊武器。朝鮮在軍事偵查衛星技術方面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朝鮮于2022年2月27日和3月6日進行了兩次偵察衛星發射試驗。2023年,朝鮮在5月23日、8月24日兩次發射軍事偵察衛星均失敗后,于11月22日使用“千里馬-1”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萬里鏡-1”號軍事偵察衛星。
在俄烏戰場之上,無人機大放異彩,朝鮮的軍事力量建設方面也非常重視發展無人機領域。2023年,朝鮮通過“7·27戰勝節”閱兵式、“武器裝備展覽會-2023”等方式,向外界展示了“晨星-4”戰略偵察無人機和“晨星-9”多用途攻擊無人機,這標志朝鮮在軍用無人機方面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面對朝鮮頻頻亮相的新武器,俄羅斯是如何評價的呢?
俄羅斯軍事專家列昂科夫表示,平壤在持續改進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使用戰術,應對美國和日本對朝鮮國家安全的威脅。列昂科夫說:“朝鮮一步步地在推進自己的測試計劃,這其中包括彈道導彈、洲際導彈、戰術導彈以及海基巡航導彈的更新。”
朝鮮軍力不斷地發展,新武器頻出,讓韓國和美日反應激烈,專家指出,當朝鮮研發出新武器、新系統以及進行測試時,其地緣政治對手總是激烈反應,大談這是威脅。
參考:
《專家:朝鮮持續改進國產導彈應對美日威脅》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勞動黨八大后朝鮮安全戰略的變化》陳旭
《金正恩經濟改革分析》唐克李慶彬
《“先軍政治”及其對朝鮮外交的影響》金祥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