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狼"無人機背后的大棋局:中國軍工如何用十六年下出這步妙手?
這幾天,殲-36和076艦的消息刷屏軍迷圈。但眼尖的老鐵們發現,消失了小半年的攻擊-11隱身無人機又悄悄露臉了。
這款被軍迷戲稱為"獨狼"的無人機可不簡單,從2009年立項到2019年國慶閱兵單獨亮相,整整十年磨一劍。
但更讓人拍案叫絕的是,最近曝光的076兩棲艦、殲-20S雙座機和神秘殲-36,居然都和這個"獨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要說這攻擊-11的身世,那真是中國軍工界的"群英會"。2013年首飛的"利劍"原型機,沈陽所負責設計圖紙,南昌洪都負責造飛機,最后卻跑到西南某機場首飛。
這種"東北設計、華東制造、西南試飛"的三地聯合作業,放在十年前堪稱工業奇跡。更絕的是當時各家單位把看家本領都掏出來了——沈飛的飛翼布局絕活,洪都的無人機系統,硬是拼出了中國首款隱身無人機。
但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個被當作技術驗證機的"利劍",六年后會以攻擊-11的正式編號亮相天安門。
那年閱兵式上,所有裝備都是方陣集體亮相,唯獨它像武俠小說里的獨行俠,單機飛過長安街。這種"特殊待遇"現在回頭看,分明就是官方劇透——這貨絕對不簡單。
軍迷們最初以為這是縮小版B-2轟炸機,可后來發現它載彈量只有2噸出頭,航程也不到4000公里,當轟炸機實在勉強。這個謎題直到去年076艦下水才解開。
看過美軍在太平洋"跳島作戰"吃癟的都知道,兩棲登陸最要命的就是火力支援。老美咬牙搞了F-35B垂直起降戰機,咱們卻另辟蹊徑:既然有人機難造,那就用無人機頂上!
這招"田忌賽馬"確實高明。攻擊-11雖然不能空戰,但隱身性能比F-35B還強,滯空時間更是翻倍。
想象一下076艦帶著幾十架攻擊-11,就像開了"物理外掛"——無人機群既能當先鋒踹門,又能長時間盤旋待命。最關鍵的是,這玩意摔了不心疼,可比培養飛行員便宜多了。
更絕的是殲-20S雙座型的出現。后座飛行員專職指揮無人機群,這可不是打游戲開外掛那么簡單。
攻擊-11的隱身性能剛好匹配殲-20,雙方雷達反射面積相當,就像暗夜中的兩個幽靈。最近曝光的殲-36更是把懸念拉滿——六代機+無人機的組合,怕是要改寫空戰規則了。
回頭看看攻擊-11這十六年,從三地聯合攻關到如今海陸空通吃,中國軍工這盤棋下得實在精妙。
現在說它是076艦的"空中匕首"、殲-20的"影子僚機"、未來六代機的"開路先鋒",一點都不夸張。
這不禁讓人想起武俠小說里的無名小卒,最后發現竟是身負絕學的掃地僧。攻擊-11的故事告訴我們:在軍工領域,耐得住寂寞的長期主義者,終將等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