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天空驚現"鐵翼巨鳥"!朝鮮神秘無人機逆襲背后的硬核突破!
這兩天,朝鮮西海衛星發射場的衛星圖在軍事圈炸開了鍋。一架翼展超過波音737客機的巨型無人機赫然現身,這個被西方戲稱為"平壤版全球鷹"的大家伙,正在用40米長的翅膀攪動著東北亞局勢的風云。
金正恩元帥近日親自視察了新型戰略偵察無人機的起降測試,現場視頻里那個銀灰色流線型機身劃過天際的畫面,讓不少軍事觀察家直呼意外。要知道,這個長期被技術封鎖的國家,去年還在用改裝的老式米格戰機零件造無人機,如今竟搗鼓出能比肩世界先進水平的戰略級裝備。
眼尖的網友發現,這款編號"晨星-4"的無人機活脫脫就是美國RQ-4全球鷹的翻版。從雙V型尾翼到機腹雷達艙,連機頭那個足球大小的光電探頭都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但細看之下暗藏玄機:機頭兩側新增的"小耳朵"天線、尾部加強的穩定鰭片、重新設計的重型起落架,處處透著朝鮮工程師的巧思。
這波逆襲其實早有預兆。去年夏天平壤武器展上,兩款新型無人機模型就引發過熱議。當時西方專家還嗤之以鼻,認為不過是充氣模型。
但隨后的衛星照片啪啪打臉——枋峴空軍基地里真機試飛的滑行痕跡清晰可見。更絕的是今年最新曝光的改進型,翼展從35米暴增到40米,相當于把兩輛城際大巴首尾相連架上天。
要說這鐵鳥的本事,朝鮮官媒的說法是能連續飛30小時,作戰半徑覆蓋整個半島外加日本海。
雖然比正版全球鷹的41小時續航稍遜一籌,但用來盯梢駐韓美軍的F-35起降、追蹤第七艦隊的航母動向,那是綽綽有余。
機腹下的合成孔徑雷達據說連高爾夫球大小的物體都能識別,配上高清光電探頭,三八線以南的動靜怕是盡收眼底。
不過懂行的軍迷也看出門道。那個明顯改裝自老式戰機的渦噴發動機,高空性能肯定不如原版;數據鏈傳輸估計還得靠地面基站接力,真要玩遠程操控還得看友邦的衛星臉色。
但話說回來,能把被制裁二十年的家底攢出這么個戰略級裝備,朝鮮軍工的"魔改"能力確實讓人服氣。
更值得關注的是無人機背后的戰略棋局。金元帥視察時特意強調要發展智能無人作戰體系,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
現在北邊不僅有了千里眼,還在搗鼓自殺式攻擊無人機,擺明要打造偵察-打擊一條龍的"無人天網"。想想去年俄烏戰場見證的無人機革命,半島未來的軍事對抗恐怕真要進入"無人時代"了。
西方智庫現在吵翻了天,有的說朝鮮肯定獲得了某東方大國的技術轉讓,有的懷疑用了烏克蘭流出的圖紙。
但平壤方面始終咬定是自主研發,還放出車間里工人手工打磨復合材料的畫面。真真假假之間,至少說明了一個事實:在美韓軍演越來越頻繁的當下,北方鄰居正用自己方式構建不對稱戰力。
看著衛星圖上那個40米翼展的龐然大物,忽然想起朝鮮戰爭時美軍飛行員戲稱米格機是"會飛的鋼管"。七十年過去,當年用竹竿捅飛機的國家,如今造出了自己的戰略之眼。這其中的滄桑巨變,或許比無人機本身更值得深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