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雷罐將鐵水從煉鐵工序運到煉鋼工序,以往運行時間需要40分鐘以上,深度訓練的‘魚雷罐跟蹤與鐵水降溫’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到管理系統中后,運行時間壓縮到了15分鐘以內。”首鋼股份公司遷安鋼鐵公司制造部智能制造室副主任張磊說。
記者在位于河北省遷安市的首鋼遷鋼公司調度指揮中心看到,巨大的主控屏幕上各類數據不停滾動,工作人員在各自機位上協同對廠區超過60個生產工序進行數字化管控。
3月14日,首鋼遷鋼公司生產管控中心,工作人員對魚雷罐運行狀態進行監控和調度。(付衛崢 攝)
“你看,這個就是鐵水自動分配調度的情況。”張磊指著一塊屏幕告訴記者,“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模型參與生產管控后,年節省成本7000萬元,年減排二氧化碳4.02萬噸。”
據介紹,首鋼遷鋼公司從2024年開始進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深度研究、部署、訓練,目前公司已經在20多個工序中不同程度融入了人工智能大模型。
“過去做一次產品質量管控分析,得查閱30多張報表,半天時間才能實現有效匯總和挖掘。現在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最快10多分鐘就解決了。”首鋼遷鋼公司制造部部長助理、數智化轉型中心副主任張國紅說,未來我們還將在審計、員工服務、客戶服務等環節實現智能化。
3月26日,首鋼遷鋼公司熱軋作業部酸洗板材作業區,機器人在給鋼卷貼標。(梁玉水 攝)
遷安市是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擁有全流程鋼鐵企業6家、鋼鐵深加工企業24家。遷安市數據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局長許敏介紹,遷安市鋼鐵行業基礎雄厚、產業鏈條完整,豐富的智能化、數字化應用場景需求,為鋼鐵產業與大模型融合找到了支點。
位于遷安市沙河驛鎮的河北鑫達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老牌鋼鐵企業,2024年入選河北省先進級智能工廠名單。
玄立強是在2012年來到鑫達鋼鐵公司轉爐車間的,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名資深的轉爐工。過去他需要戴著防護面罩、穿著厚重防燙服,在滾滾熱浪中通過觀察鋼水狀態,憑借經驗來控制爐內的溫度,添加合金、石灰等各種原料。
如今玄立強只需坐在車間控制室的電腦前,在系統中選擇煉鋼所需的原材料種類、數量以及溫度等生產參數,這些數據輸入系統后,一套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就會迅速啟動。
“模型能夠快速生成最佳的設備運行方案,然后自動控制各種煉鋼設備,包括氧槍、原料添加裝置、爐體傾動機構等的運行,確保鋼水在最佳的條件下進行冶煉。”玄立強說。
3月14日,鑫達鋼鐵公司自動化卷板生產線上,智能機械臂在給鋼卷噴涂編碼。新華社記者楊帆 攝
鑫達鋼鐵公司智能制造推進辦公室副主任王小亮告訴記者,企業已經在生產和運營等環節部署應用了10多個人工智能大模型,用于廢鋼判級、表面檢測、設備故障預報等。
“未來5年,我們計劃打造72個垂直大模型,讓企業的采購、生產、銷售等流程實現智慧控制、智慧制造、智慧決策,真正打造一個智慧工廠。”王小亮說。
“據測算,目前遷安市的鋼鐵企業通過應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使得全市鋼鐵生產連續化程度提高12%,噸鋼能耗降低8%,產品質量一致性提升20%。”許敏說,我們將持續支持企業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形成更多場景化、定制化、個性化的專有模型,推動產業由制造變“智造”。(記者楊帆、劉桃熊)
黃驊市融媒體中心
來源 | 新華社
編輯 | 劉恬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