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網報道,最近美國蒙大拿州參議員史蒂夫·戴恩斯抵達北京展開訪問。本以為此次訪問能為中美關系帶來新的轉機,然而事與愿違,中美雙方終究未能談攏。
史蒂夫·戴恩斯(資料圖)
戴恩斯在共和黨內頗具影響力,是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他不僅有著豐富的政治履歷,還曾在上世紀90年代以美國企業駐華高管的身份,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工作長達6年之久,對中國事務尤其是經貿領域較為熟悉。在此次訪華前,戴恩斯于15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特朗普會面,商討相關事宜,可見其訪華受到美方高度重視。美國駐華大使館也在20日通過海外社交平臺發布了戴恩斯抵達的消息,并配發了他與美國駐華使館臨時代辦武安妮的合影,進一步凸顯此次訪問的特殊意義。
在會談中,戴恩斯提及了所謂“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從美方視角出發,他們認為這一不平衡對美國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但實際上,這一觀點存在諸多片面之處。美國長期處于貿易逆差狀態,根源是多方面的。從其國內經濟結構來看,產業結構調整致使大量制造業外遷,國內儲蓄率長期偏低,民眾過度依賴消費,內部經濟結構失衡問題嚴重。
同時,美國長期對中國高科技產品出口實施管制,限制自身優勢產品對華輸出,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貿易失衡的表象。戴恩斯重提這一話題,更多是為美國國內部分利益集團服務,企圖通過政治施壓,迫使中國在貿易規則、市場開放等方面做出單方面讓步,滿足美國一些勢力不合理的利益訴求。
史蒂夫·戴恩斯(資料圖)
在芬太尼問題上,戴恩斯的指責更是毫無根據。中國在芬太尼類物質管控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早在2019年,中國就領先于聯合國相關規定三年,率先將芬太尼類物質整類列入管制,此后不斷完善監管體系,全力打擊芬太尼類物質的非法生產、走私等行為。反觀美國,自身在藥品監管體系上存在巨大漏洞,醫療體系過度商業化,導致處方藥濫用現象極為嚴重,這才是芬太尼流入美國社會的重要渠道之一。
美國將矛頭指向中國,戴恩斯甚至把芬太尼問題與關稅掛鉤,試圖以關稅為威脅,迫使中國在毒品管控上做出超出國際責任范疇的“額外貢獻”,這種做法完全是“甩鍋”行為,目的是轉移國內民眾對政府在毒品泛濫問題上治理不力的注意力,同時在貿易談判及其他雙邊事務中獲取更多籌碼。
就在戴恩斯回國后不久,中方迅速亮出“王炸”——發布了“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的規定”。這一規定全文共22條,涵蓋了完善反制措施、細化反制程序、加強部門協同、強化措施執行等多個重要方面。從完善反制措施來看,明確了反外國制裁法中查封、扣押、凍結的“其他各類財產”的具體范疇,包括現金、票據、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多種財產和財產權利;清晰界定了禁止或者限制進行的“有關交易、合作等活動”,涉及教育、科技、經貿等多個領域;詳細說明“其他必要措施”,包括禁止或限制相關進出口活動、境內投資、數據提供等。
在反制程序方面,明確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實施反制過程中有權開展相應調查和對外磋商,反制決定需明確適用對象、具體措施、施行日期等,并通過官方網站等途徑發布并及時更新。部門協同上,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承擔反外國制裁工作,加強協同配合和信息共享。在措施執行上,對不依法執行反制措施的,有關部門有權責令改正,并采取一系列限制措施,同時規定被采取反制措施的組織、個人在改正行為、消除后果后,可申請暫停、變更或取消反制措施。
史蒂夫·戴恩斯(資料圖)
中方這一舉動意義深遠。近年來,美國頻繁對中國進行無理制裁和打壓,嚴重損害中國的利益。此規定的出臺,意味著中國在應對外部挑戰時有了更完善、更有力的法律依據,能夠更加精準地進行反制。這不僅為國內企業抵御美國無理制裁筑牢了堅實的壁壘,有效保障民眾切身利益,還在國際舞臺上彰顯了中國反對霸權、維護公平正義的大國擔當。未來,美國那些試圖借制裁施壓的勢力,必將在這一規定的反制下,真切體會到損人之舉終會反噬自身。在中美關系的博弈中,中國以法律為“武器”,將繼續堅定地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穩定的國際秩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強勁正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