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中國已連續40天未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這一情況源自中國2月10日起對美國液化天然氣加征15%關稅的反制措施。消息來自大宗商品追蹤公司Kpler的數據,目前也沒有任何美國液化天然氣正運往中國。這背后,是中美貿易博弈的持續升溫,中方強硬反制舉措正讓特朗普政府嘗到苦頭。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其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變本加厲。當地時間2月1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10%關稅。隨后,3月4日起,美方又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再次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10%關稅。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關稅大棒,迫使中國在經貿、地緣政治等多方面讓步,滿足其不合理要求。但中國沒有坐以待斃,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2月4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自2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征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征10%關稅。這一舉措精準打擊了美國相關產業。就拿液化天然氣來說,中國曾是美國液化天然氣重要的海外市場。在2024年,中國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415.84萬噸,占同期進口總量的5.4%,美國是中國LNG供應國中的第五位。但如今,加征關稅后,成本倒掛問題嚴重,中國進口商開始徹底放棄進口美國LNG。貿易商表示,與美國項目簽訂長期合同的中國天然氣買家,已將這些天然氣轉售至歐洲。
在農產品方面,中方的反制同樣讓美國相關產業感受到壓力。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加征關稅后,美國的棉花、小麥等農產品出口受到重創。美國棉花產業此前高度依賴中國市場,中國是其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但在中方反制下,美國的對華棉花出口量大幅下降了80%。美國農民叫苦不迭,因為失去中國市場,農產品積壓,價格下跌,收入銳減。美國農業帶的很多農民在2024年總統大選中曾支持特朗普,如今特朗普的政策卻讓他們的生計面臨危機。
特朗普(資料圖)
汽車領域同樣如此。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導致中國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量急劇減少。此前,美國汽車企業在中國市場占據一定份額,可隨著中方反制,美國汽車的對華出口量直接減少了70%。美國汽車產業本就面臨全球競爭壓力,失去中國這一龐大市場,更是雪上加霜。汽車企業的營收下滑,相關產業鏈上的工人面臨失業風險。
中國并非僅僅依靠關稅手段反制。中國還利用出口管制條例、不可靠實體清單、反壟斷法等法律工具,對美國相關企業和行為進行約束。并且,中國積極開拓新市場,加速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在東盟、非洲、中東等地區,中國與當地的貿易合作不斷深化。比如,中國貿促會在春節后短短半個月內,就累計組織8批次企業家代表團,赴哈薩克斯坦、德國、南非、埃及、埃塞俄比亞、卡塔爾、沙特、阿聯酋等國開展經貿活動。這一系列舉措表明,中國經濟不會因美國的關稅威脅而被束縛,反而在積極尋找新機遇,拓展發展空間。
中國自身也在不斷努力。一方面,大力提高國內天然氣產量,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1-2月份,全國規上工業天然氣產量43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7%。另一方面,中國積極拓展能源進口渠道,與俄羅斯、中東等地區的能源合作日益緊密。俄羅斯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天然氣供應國,通過管道輸送的天然氣數量穩步增長。中國還大力發展新能源技術,在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持續投入,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這一系列能源戰略布局,使得中國在面對美國的能源相關貿易施壓時,有足夠的底氣和應對能力。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以關稅作為“武器”,試圖迫使中國在各方面妥協,可現實卻給了其沉重一擊。中方的強硬反制,不僅在經濟領域讓美國相關產業遭受損失,在政治層面也讓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受到質疑。美國國內不少媒體、企業家和工農業從業者紛紛批評特朗普的政策,認為其損害了美國自身利益。而中國始終秉持著公平、公正、開放的貿易原則,在堅決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積極尋求與世界各國的合作共贏。如果特朗普政府繼續一意孤行,只會讓美國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中國將穩步推進自身發展戰略,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