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日常聽歌狂魔,網易云音樂的10多年老用戶,我2024年一共聽了8648首歌,總共1046個小時18分鐘,其中893小時都是在用電腦和車機聽歌,剩余時間應該是耳機。
所以音箱對我來說很重要。
這10年我用過很多音箱,最早的是創新的聲霸鑼2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臺超過1000價值的音箱,此后一路升級,我用過比較久的音箱,一路細數過來,包括了真力G1,后續增加了一只F1低音炮(現在仍然在用);KEF EGG DUO(用了一年多);真力G2(現在依舊服役);寶華韋健齊柏林飛艇5代(依舊服役);PSB AM3(繼續使用)。
而深度體驗一段時間的音箱就更多了,有源音箱Bluesound的Flex 2i、寶華韋健 Formation Wedge,俗稱燈籠(幫朋友選購組建全屋無線音響)、麥景圖RS150;無源音箱達尼皇太子SE以及勢霸盧米娜2,所以我雖然不是資深音箱發燒友,也是一個資深音樂愛好者了。
所以,看到哈曼卡頓ONYX STUDIO 9推出來的時候,我個人還是非常有興趣的,畢竟品牌也是主打外觀設計的,而我就是一個不折不扣買東西看外觀的用戶,其次才是考慮內在和性能。
相信很多朋友第一次知道哈曼卡頓,也是因為當年的水晶音箱。
ONYX STUDIO 9至少在外觀上,非常符合我的個人主觀審美。
整體是抽象簡約的圓形天體造型,個人認為靈感來源應該是月球,周圍一圈銀色金屬鋁制框架,搭配織物飾面,整體的質感非常不錯,做工很扎實。
鋁制邊框和織物飾面的細節,能經得住放大推敲。
主要物理(硅膠)按鈕位于頂部的弧形區域,涵蓋了音量調節、播放/暫停、開關機、具備低音可調設計,提供了增益3檔獨立調節。
哈曼卡頓的logo,很低調。
背面并不是完全對稱的弧形,而是在頂部做了一個內凹設計,兼顧提手功能,這個曲面過渡也設計的非常貼合人體工學。
提手位置非常寬大,適合所有的手型,只不過這里后面可能會容易藏灰。
無線時代音箱簡潔的接口是最大的特點,不過它并沒有像齊柏林五代飛艇那樣連AUX接口都閹割了,至少我想使用數碼hifi播放器享受高品質音樂,還是可以做到的,只不過這個因人而異吧,就像電車時代特斯拉激進到方向盤都沒有了。
如果只看宣傳圖片,可能覺得這個音箱體積并不大,其實它體積并不小,畢竟有著50W輸出功率,同時內置了17.13Wh容量電池,總體重量達到了3.33kg。
側面看這個造型還是非常個性的,底座可以看到鋁合金做了一個平面的延展。
關于參數和性能
ONYX STUDIO 9總功率是50W,不算太高,頂多是個書架音箱范疇,適合較小的房間。
發音單元方面,一共是三個,包含了一個120mm直徑的低音單元,三個20mm的高音單元,同時還提供了一個正反雙被動低音震膜,整體呈現廣角布局。
它的頻響范圍是50Hz~20Hz,低音下潛不算很深,但是符合這個價位書架音箱的規格,同時因為有源的特性,它可以使用一些手段讓低音聽起來更具備彈性。
藍牙規格則是5.3版本,最大的好處就是省電低功耗,同時延遲也非常低,但是似乎沒有從宣傳看到支持APTX HD、aptX Lossless等規范,我不確定是不支持還是它這個價位不應該具備,還好它還有另一個AUX接口,同時還支持 Auracast 功能,也就多個音箱實現無線串聯功能,這點上彌補了只支持藍牙和AUX的不足。
它不支持Airplay2我覺得挺遺憾的,好在你可以利用AUX轉接一個Airplay2投流播放器,間接來實現,同理也可以實現高通的APT協議。
有源音箱可以具備很多有意思的算法去提升聽感,比如之前我用的PSB就有一個聲場放大技術,實測效果非常好,而ONYX STUDIO 9具備恒定聲場技術,它是通過中置單元提升人聲表現,而通過號角設計左右高音單元,帶來更寬廣的聲場。
說了這么多,還是來聊聊聽感體驗吧。
為了保證音質表現不受影響,我還是用了最保守的AUX搭配HIFI播放器和電腦,有線方式展現音質。
最經典的加州旅館,它可以很好的高頻次反映出來低音的表現,畢竟中段有著綿綿不絕的敲擊鼓聲,ONYX STUDIO 9的重低音表現還是有點超出我的預期,10分為標準的話,我可以給8.5分。
各位感興趣可以去嘗試一下趙鵬老師的外婆的澎湖灣,開頭有一個超重的錘擊音,很好的能展現低音,我也是單獨錄制了一小段,各位感受一下。
不過人聲和中高頻方面和低音比起來就只能算是還OK,在后面對比兩臺有源音箱就拉開了差距。
同樣用渡口的前奏演示低音,很優秀,人聲還算清晰,總是總感覺人聲和樂器分離沒有那么明顯。
懸溺,這首比渡口表現的更夸張了一點,人聲背景和樂器音有些混沌,像是攪在了一起,不過這首歌可能錄制的時候有一些問題,我用其他音箱對比了下,會好一些,但是不多。
左手指月,女高音占比很多,低音似乎渲染過了一些,不過ONYX STUDIO 9可以手動調節低音比例,調節后應該會好很多,中高頻還略顯有些雜亂,女高音略顯單薄,總體來說沒什么太大問題。
我也簡單的錄制了一些音頻,用于對比,雖然這個對比對ONYX STUDIO 9來說不公平。
作為對比的是目前我的兩套書架音箱,真力G2和PSB AM3,前者電商國行售價一套在9998,非行貨版本的價格也基本到達到了7000左右;而后者價格一套在3000左右,比較接近ONYX STUDIO 9。
這個用文字描述其實挺無力的,所以我直接放了對比音頻,各位可以仔細品鑒一下。
真力G2最大的問題是低音,它的下潛深度只有62Hz,低音理論表現是不及ONYX STUDIO 9的,但是實際聽感并不能聽出來太大差距,中高頻方面確實要強于ONYX STUDIO 9,尤其是人聲表現高下立判,中高頻的細節也要強很多。
真力其實價格定位偏高,但是它和ONYX STUDIO 9有一點很像,就是偏重設計。
而PSB AM3的頻響范圍和ONYX STUDIO 9差不多,低音單元尺寸還要小一些,外觀上也很中規中矩,不是我的菜,但是它的分頻算法,以及WACES的三大音頻插件,讓這臺音箱力壓了ONYX STUDIO 9一頭,接口更是異常豐富,差距還是有的,我個人感覺PSB AM3的問題在于這個品牌把研發成本全部用到了音質上,外觀上能湊合就湊合,宣傳上也很低調,遠不及ONYX STUDIO 9令人驚嘆的外觀。
這兩個產品定位和ONYX STUDIO 9有著明顯的不同,不過考慮到前者9000的售價,后者中規中矩的外觀,音質比哈曼卡頓好那也是理所當然,畢竟它們也不能帶著到處跑,露營、旅游這些場景就只能遠觀了。
這臺音箱其實真的挺百搭的,可以放心的丟在任何角落,充當家居裝飾品完全沒問題。
比如架子上。
或者是咖啡機旁邊,完全不突兀。
如果你能接受它僅有藍牙和AUX,對音質要求沒有特別高,有移動和高續航需求,對外觀比較看重,那么科技感十足的ONYX STUDIO 9非常適合你。
對我來說,這臺音箱并不完美,放到5年前我可能會去考慮它,但是現在我應該不會持有。
我確實不能理解不給高通高品質協議,不提供airplay2的開發思路,哪怕增加一個數字接口也是好的,但其實你只能用AUX,這意味著如果我把它當成一個電腦音箱使用,手機想要連接就只能藍牙,單獨的一個C口僅能外充電,只有在美國銷售的版本這個C口可以單獨輸出音頻。
音質方面符合這個價位的表現,尤其是低音表現確實還非常不錯。
外觀方面我非常中意,只是內在表現沒有外觀這么令人驚艷,總體來說就是這樣了,考慮到國補各種因素,其實如果你此前并沒有經歷過3000+以上音箱的聽覺洗禮,那么完全是值得考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