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永平
來源:筆記俠
導語
段永平,一個眾所周知卻又頗為神秘的人。
他說,自己不愿意面對高壓的生活,所以在40歲就退休,也自稱自己是一個早早退休的“懶人”。
但背后,他是步步高、OPPO、vivo、的“幕后老板”,中國第一位拍下巴菲特午餐的企業家,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導師”,也與極兔快遞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
成功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十次,可能都有運氣成分,但持續成功、把失敗控制在可控范圍內的段永平,一定是在“大道”的層面上看對了什么、做對了什么。
為此,我們搜集了段永平近幾年的訪談和分享,整理出關于個人成長、經營管理、商業創新、投資理念的干貨和思考。希望本文能對你有所啟發。
1
關于成長:
做人要本分,做事要平常心
1.一個你真正相信的事不需要堅持,你自然會持之以恒地去做。就像打游戲,就像打球,你不需要說服自己堅持,因為樂在其中。
2.我的目標不是從此不抽煙,而是今天不抽煙。把目標變小,胸無大志。只要你在做正確的事的道路上,每天做對一次,就會離目標更近一些。
3.你要去做對的事情,要把事情做對,你要想長遠。把事情做對是學習的過程,你會犯錯誤。許多人分不清做錯事與做事情出錯,這兩者心情完全不同。不能因為怕錯就不做事,因為怎樣做都會錯,但明知是錯的事情就不該做,這個邏輯明白嗎?
4.不論你是在學習方法還是創業上,每一個決策不能僅著眼于當下,而應該考慮到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后的影響。
5.學校主要教的是你的學習能力。當你對某件事有興趣的時候,就不會對未來的東西感到恐懼。
6.為什么很多人說明知是錯的,他還要繼續做呢?因為錯的事情往往有短期的誘惑。
7.每個人需要自律,發現錯誤要立即改正。股票也一樣。很多人買了一只錯的股票,發現問題后還不馬上拋售,而是等著它漲回來。
8.很好的球手和一般的球手,大多數時候看不出有多大的區別。唯一區別是,是否長期保有平常心。不管多好的球手,當失去平常心時,一樣會打得很爛。
平常心,就是回到事物本源的心態。也就是要努力認清什么是對的事情,認清事物的本質。
9.本分,我個人的理解就是“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明知錯的事情還去做就是不本分。本分是個檢視自己的非常好的工具。
10.所謂本分,其實主要指的是價值觀和能力范圍。賺多少錢不是我決定的,是市場給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如果你賺的是本分錢,你會睡得好。身體好會活的長,最后還是會賺到很多錢的。最重要的是,不本分賺錢的人其實不快樂。
11.什么是對的事情?
我的理解是對的事情一般來講是指原則性的東西,而且往往是用什么是不對的事情來表述的。比如,騙人是不對的等等。
所以說,做對的事情,在實際中往往就變成不對的事情不要做。比如,不做自己不懂的東西等等。
12.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做一個有目標的人。所有的快樂就在于實現這個目標,而不是得到一個結果。
13.我想不出一句話可以成為面對所有人的忠告。如果一定要說,那就是“享受生活”,那是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
14.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呆在能力圈內以及專注和用功,可以大幅度減少犯錯的機會。
15.我要碰到排解不了的事情就打會游戲,反正是時間長了都會過去的。
16.我覺得沒人天生有悟性的。我看到的有悟性的人一般都非常肯悟,會習慣想本質及長遠。
17.曾國藩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
曾國藩一生善打愚戰、笨戰,不善打巧戰。他打仗不貪小利,不求奇謀,踏踏實實,穩扎穩打。
他說:“打仗要打個穩字。”他一生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
他花極大心血去研究敵我雙方情況、戰斗的部署、后勤供應、出現不利情況如何救援等等,指導每個環節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決心。
曾國藩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誠為本,以拙為用。
他一生要求自己“不說大話,不求虛名”,做事“情愿人占我的便益(宜)斷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宜)”。別人以巧似偽欺騙他,他卻仍然以誠以拙相待。
曾國藩的精明,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笨拙之上,這樣的絞盡腦汁殫精竭慮之上的。
確實,“笨”到極致就是“聰明”,“拙”到極點就成了“巧”。
18.最終你會成為你本該成為的那個人。
19.樂趣其實來自于過程。
20.心態是最重要的。在你無法超越別人的時候,你只能先超越自己,哪怕是超越自己狹隘的自尊心。
2
商業創新:
沒有差異化,就難以生存
1.好賽道是不會進入低毛利的,低毛利的都是商業模式比較差的,產品差異化很小的產品。
2.你必須要創業的時候,你要找的東西是你自己真的有感覺的東西。我當年做游戲,沒有別的原因,就因為我自己愛玩游戲
3.不懂不碰,你搞不懂的東西你不要去碰。
4.我覺得創業最重要的是,創業者會覺得自己的產品或想法,能夠提供點別人提供不了的東西。
如果只是想做生意,成功的概率會小很多。供需失衡的“賽場”大概沒人可以在創業前就“選到”的,就算碰上了也很快會掉進紅海。舉個簡單的例子:茅臺的供不應求可不是一個創業者創業前計劃好的。
5.搞一個新東西,要讓別人知道這是個啥,那個過程遠比你把大家都喜歡的東西做好、質量做好、渠道做好、服務好的難度大特別多。
6.創新其實并不一定是最先做的,只是當發現了某個東西,剛好有實力把它做到比別人更好時,可能就厲害了。
7.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能夠長期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是企業所特有的、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技術或能力。
所謂企業文化講的就是什么是對的事情(或者說哪些是不對的事情),以及如何把對的事情做對。
8.正直和誠信,這是所有偉大企業的共性,也是出問題的企業的最大“漏斗”。
9.只有極少數的企業,是真的在骨子里具有“消費者導向”,同時又具備實現“消費者導向”的能力的。這些公司,最后往往會被人們稱為“偉大的公司”。
10.“守正不出奇”的意思是“守正”不是為了“出奇”。
很多說“守正出奇”時腦子里想的都是“出奇制勝”“彎道超車”啥的。好企業的“奇兵”大多都是熬出來的,不然也奇不了多久。
11.對一個公司而言,去找到(開發)能夠長期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就是做正確的事情。如何找到是“如何把事情做對”的范疇。
12.很難有企業不靠創新可以生存下來的,但創新是指在用戶導向前提下的創新,而不是為了不同而不同的創新。
我們公司把這叫差異化,也就是滿足用戶需要而別人還沒有提供的東西。當然,用戶需要而大家已經提供的東西我們絕對不能少。盲目創新是危險的,而消費者導向前提下的創新,是企業生存的一個重要基礎。
13.做產品和市場,往往喜歡很多品種,好處用于不同細分市場,用于上下夾攻對手的品種。壞處搞一大堆庫存,品質不好控制。
單一品種需要很好的功力——把產品做到極致。難啊。因為難,大部分人喜歡多品種。就跟投資一樣,價值投資簡單,但很不容易。做波動,往往很吸引人。
3
經營管理:
不要讓重要的事情變成緊急的事情
1.做人要有平常心,企業亦如是。
往往,企業規模越大,要保持平常心就越難。
對一個新企業來說,他唯一的目標就是生存。小企業去嘗試一件事的時候,它的機會成本很低,失敗了,再來過,談不上有多大的損失。
但是在企業有了一定規模的時候,管理者要保持平常心就有了一定難度,因為他可選擇做的事情多了,選擇的范圍大了,同樣,他犯錯誤的可能性也大了。大企業比什么?比誰犯的錯誤少。
2.經營企業和投資一樣,少犯錯很重要。但所謂少犯錯不是通過什么都不敢做實現的,那叫裹足不前。少犯錯是通過堅持做對的事情來實現。
而所謂堅持做對的事情、是通過發現是錯的事情就馬上停止,不管多大的代價都會是最小的代價。stop doing list(禁忌清單)也很重要。
3.沒有強大的文化,就不會有偉大的公司。
4.企業首先要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招的人必須符合這個核心價值觀。
5.人才的合適性,往往比合格性重要。合格性,指的是能力。合適性,指的是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
企業內部培養的人合適性強,有時候企業里某些崗位外來引進人才合格性好。合適性比較難培養,需要很長時間,有時很長時間也沒用。而合格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合格性是可以通過培訓提高的,合適性很難改變。許多公司挑人時是首先看合格性的,概率上就容易出問題,許多公司本身價值觀就有問題,選人自然就困難了。
6.我在讀中歐EMBA時,學過一個很重要的東西——錢是保健因子而不是激勵因子。
企業員工的收入其實是保健因子,就是少了不行,多了沒用的東西。當然這個多少有時候不一定是絕對值,很多時候會體現為相對值(就是一定比例)。
提升團隊的凝聚力靠加錢是沒用的,但減少錢會有顯著的破壞力。激勵因子大概就是和錢沒直接關系,卻讓大家在一起工作很開心的那些東西,也可以叫利潤之上的追求。
7.實際上,對于一個管理者來講,重要的事是建立公司的各項制度,設定公司的服務章程,把重要的事都做好了,剩下的事,員工自己就能處理好。
8.我當CEO的時候并沒有一個時間分配表,但大致知道什么是重要的。簡而言之,不要讓重要的事情變成緊急的事情。
9.凡是員工見到領導就戰戰兢兢的公司,時間長了都會出問題的。因為這種公司的員工大多都會慢慢變得沒有擔待,凡事希望交給上級去決定,效率慢慢會降低。
10.關于授權的問題,能比我理解得更好或做的更好的人確實不多。
授權的過程一般是:指示、指導、協商、授權、放權,最后一條是never out of control(只有好的文化才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這里最重要的還是“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
11.所有的高手都是敢為天下后的,只是做的比別人更好。
我們公司成功不是偶然的,堅持自己的“Stop Doing List”,篩合伙人,篩供貨商,慢慢地就會攢下好圈子,長期來看很有價值。
12.敢為天下后,指的是產品類別,是因為你猜市場的需求往往很難,但是別人已經把需求明確了,你去滿足這個需求,就更確定。(敢為天下后指的是“做對的事情”,后中爭先指的是“把事情做對”的能力。)
13.所謂“商業直覺”不應該算天賦,應該是理性思考的結果。
4
關于投資理念:
欲速則不達
1.投資做得好的人都很慢。大家并不在乎失去一些機會,但是最重要的是你不要去踩雷。
很多人也可能會說,你當然你不需要快掙錢,因為你有錢,我們需要快掙錢,因為我沒錢。我說:對啊,這也很可能就是你沒錢的原因,因為老想掙快錢。
其實我也想掙快錢,誰不想掙快錢。但是知其不可為很重要,你還是要踏踏實實做該做的事情。
2.你要去冒你能夠承受得起的風險。
3.多數人在投資時很習慣去看有沒有“把事情做對”這點,從而會很容易掉進短期表現當中。
即使是偉大的企業在“做對的事情”的過程當中也是可能會犯錯的,因為“把事情做對”往往需要一個過程。
所謂“長期投資”從某種角度上說,就是要能夠相信堅持“做對的事情”的有能力的公司最后會“把事情做對”。
4.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個人判斷公司內在價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
5.我理解的投資歸納起來就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公司就是買公司的未來現金流折現。
這就是我說的所謂的信仰的意思,或者說我是從骨子里相信,不會因為任何影響而動搖。
6.投資確實就是買的未來的現金流(折現),未來現金流(折現)最大的保障就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里最強的就是“護城河”。
7.能漲價的東西就表示他有“護城河”,能體會出這點來還是很有天賦的。
8.投資是不是好價錢,要從未來看回來。
9.如果你馬上投入投資行業,最重要的是要保守啊!別因為一個錯誤,就再也爬不起來了。這里唯一我可以保證的是,你肯定會犯錯誤的。
10.適合投資的人的比例應該是很小的。可能是因為投資的原則太簡單,而簡單的東西往往是最難的吧。
順便說一句什么是“簡單”的“投資”原則:當你在買一只股票時,你就是在買這家公司!簡單嗎?難嗎?
11.“護城河”是用來判斷公司內在價值的一個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企業文化是“護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很強企業文化的企業,可以有個很寬的“護城河”。
12.“理性”地面對市場每天的波動,仔細地檢查每一個自己的投資理由及其變化是非常重要的。
13.沒目標時,錢在手里好過亂投虧錢。如果一有錢就亂投的話,早晚都會碰上個虧大錢的目標的。有合適的股票就買,沒有就閑著。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可以看得更好些。
14.號稱自己會擇時的人,大多最后日子都不太好過。
15.當你迷惘的時候,試試往遠處看?看10年,往往比看1-2年要容易很多,看一兩年,會比看一兩天容易很多。
比如投資上,很多公司其實是很容易知道他們10年后很可能會不行的,那為什么現在要買呢?避開這些公司,你會發現其實你的選擇會特別少,但心里會踏實很多。
16.你只要一直本著“不懂不做”,你就會少犯錯誤。時間長了,你的結果自然比你不懂也做要好很多。這是“要做對的事情”的范疇。
參考資料:
1.《段永平最新思考:人最難得的,是時刻保持平常心》,筆記俠;
2.《段永平2025最新訪談:20歲,突然發現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筆記俠;
3.《人生“三贏”段永平》,秦朔朋友圈。
Photo by Maximilian Weisbecker on Unsplash
— THE END —
本號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所發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系。
【必學線上課程】
【全面專業系統的管理服務體系】
陪伴企業成長——幫助企業持續管理能力改進
輔導/微咨詢/實踐工作坊/定制服務
為組織賦能——幫助企業管理績效提升
線上/線下課程/專題內容
詳情請咨詢:
電話: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提升管理功底,獲得更多管理思想與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