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反制美國的征稅措施,中國在今年2月和3月進行了兩撥關稅反制行動,對美國石油、天然氣、棉花、豬肉、牛肉等普通進口產品加征10%到15%的關稅。美媒稱這一關稅標準低于特朗普加征的20%,而且按照正常市場來看,美國和中國進口商“有能力消化新的關稅”,預計不會產生很大影響。但后續(xù)的事情誰都沒有想到,中國對美多類進口商品出現(xiàn)了“斷崖”式的跌落,出乎美方的意料。
消息人士稱,中國對美國的汽車進口減少70%,棉花進口減少80%,之前對美國頗為依賴的天然氣已經有40多天進口量為“零”,很多輸華企業(yè)對此手足無措。到本月中旬,美國的上千家肉類企業(yè)都還沒有完成資質續(xù)約,這意味著如果中國堅持不續(xù),那么他們的出口計劃也將徹底毀了。一些媒體聲稱這些事情中國可以將其歸類為“市場選擇”,商人因為價格問題選擇不進口美國的產品;但更多人看來像是“貿易報復”,即中國故意不進口美國的商品,都能說得通。
美國政府當?shù)貢r間3月27日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數(shù)百家美國牛肉企業(yè)的對華出口資格于16日到期后,美國對華牛肉銷量大幅下降。截至3月20日當周,美國對華牛肉出口量幾乎為零。因為中國在最后時刻續(xù)約了一部分肉類豬肉和家禽類產品的進口資質,牛肉等產品則沒有續(xù)約。這也導致美國出口企業(yè)現(xiàn)在對華不敢出口商品,由2000多噸降低為50多噸。相關企業(yè)擔心他們歲時候都會被中方叫停,所以正在“尋找解決辦法”,目前中方還沒有續(xù)簽的消息。
現(xiàn)在有很多企業(yè)甚至已經抱有悲觀希望,認為在貿易戰(zhàn)取消之前,美國對華進口不太會恢復了。因為到去年美國是中國的第三大肉類供應國,僅次于巴西和阿根廷,占到中國肉類進口總量的9%,出口額達到25億美元。但在特朗普上臺之前,中國已經將很多市場轉移到了阿根廷、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做好了和美方“發(fā)生任何貿易摩擦的準備”。所以在采購領域,包括之前的天然氣、棉花和汽車等商品,美國始終都沒有料到中方的反制步伐會如此大,這才是他們現(xiàn)在急于和中國“和好”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還有,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暫時沒有取消的打算,因為美國還想從中國這里“獲得”一些東西。特朗普在26日通告,希望中國拿出手TikTok去換美國部分“關稅豁免”,但中方并沒有回應。美國最大豬肉加工商史密斯菲爾德的首席執(zhí)行官謝恩·史密斯近日公開表示,貿易摩擦正讓豬肉出口業(yè)務變得更為復雜;而且如果特朗普繼續(xù)如此,歐洲和東南亞市場也可能盯上美方的豬肉加稅去反擊。對于這些,特朗普雖然表面上表示只是稅款帶來的“陣痛”,但美國企業(yè)能撐多久還是個未知數(sh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