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北約秘書長呂特日前公開發出“警告”:俄羅斯若對北約發動襲擊,將遭到“毀滅性”回應。呂特公開威脅俄羅斯的前提背景,就是美國正逐漸放棄對歐洲的安全保障承諾,迫使他們不得不自己去面對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威脅”,以至于恐懼情緒在整個歐洲蔓延。因此,說他這番話就是在“走夜路吹口哨”,一點都不過分。
北約秘書長呂特日前向俄羅斯發出戰爭威脅,就是在虛張聲勢
俄烏沖突可能將要結束,而且令歐洲國家難以接受的是,這場沖突將是以俄羅斯取得勝利而結束,這無疑讓波蘭、立陶宛等東歐國家,因之前一直在反俄挺烏前線上躥下跳,害怕俄羅斯在收拾完烏克蘭之后,順帶把他們給收拾了。不過,呂特發聲威脅俄羅斯“不要企圖對歐洲成員國動手”,并不代表北約就有底氣扛住俄羅斯有可能的軍事進攻。
如果說在俄烏沖突之前,歐洲國家天天叫嚷著“俄羅斯軍事威脅論”是在“無病呻吟”的話,那么現在他們可以說是“求錘得錘”。俄烏沖突打了3年多,俄羅斯非但沒有如歐洲國家所期待的那樣被打垮,反而在贏得沖突勝利的同時,其國家經濟和軍事實力都得到大幅提升。從最近俄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來看,俄羅斯當前不管是經濟增長率還是外匯儲備規模,都上了一個新臺階。顯然,俄羅斯越打越有錢,這無疑為普京政府在今后“清算”一些反俄鄰國創造條件和機會。
3年多的俄烏沖突,打出一個讓歐洲感到恐怖的俄羅斯來
因此就出現了這樣的一種“怪事”,作為北約秘書長的呂特,他發表上述言論明明就是想嚇唬普京,結果俄羅斯沒被嚇到,反而把歐洲自己先給嚇壞了。歐委會日前發布相關文件,要求歐元區民眾儲備食品之類的基本生活物資,以應對俄羅斯有可能發動的“軍事進攻”。現在看來,在俄烏沖突即將結束之際,害怕遭到“軍事侵略”的不是俄羅斯,而是歐洲自己,這不是自己嚇唬自己又是什么呢?
歐洲對俄羅斯感到害怕的心態,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原因除了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已今非昔比之外,更重要的是,美國在安全領域上幾乎已對歐洲“撒手不管”了。在這一背景下,如果俄歐因烏克蘭沖突的延宕而爆發全面戰爭,失去美國軍事保護的歐洲國家,尤其像立陶宛和拉脫維亞這樣的彈丸小國的民眾,實在應該帶著儲備物資躲進避難所躲避俄羅斯的攻擊,然后等到食物等物資耗盡的時候,乖乖走出避難所“舉白旗投降”。
歐洲渲染俄羅斯軍事威脅論,結果就是自己在嚇唬自己
當然,歐洲政客在俄烏沖突尚未結束的背景下,就開始大肆渲染“戰爭即將爆發”的危言聳聽,如果說當中沒有存在什么政治因素,估計幼兒園的小孩都不會相信。要知道,歐盟和北約近期一再地敦促成員國增加軍費,加強軍隊建設以便在失去美國支持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軍隊保護歐洲的安全。如果將此與他們的戰爭論調聯系起來,就會發現他們這樣做,當中的一部分因素就是嚇唬歐洲老百姓,讓他們意識到歐洲現在“危在旦夕”,不增強軍力建設就會淪為俄軍鐵蹄下的“奴隸”。也只有這樣,今后各國增加稅收用于購買武器,納稅人才不會“罵娘”。
不過,北約和歐盟這樣做,雖說有可能會讓納稅人同意增加軍事開支,但因此卻有可能引發歐洲內部的恐慌情緒,進而對歐洲各國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無法預測的影響。因此從客觀上來講,歐洲近期做出的這一系列舉措,只能說明他們對俄羅斯的恐懼心理已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否則就無須因美國的撂挑子而恐慌了。
在失去美國支持的情況下,歐洲不敢直面與俄羅斯的沖突
也難怪,烏克蘭在這場沖突中戰敗,意味著歐洲反俄戰略也隨之一敗涂地,同時也意味著他們給自己制造一個更加恐怖的敵人。更令歐洲政客感到擔憂的是,曾經作為歐洲防務體系“主心骨”的美國,現在居然站到俄羅斯的那一邊,這對歐洲而言,無異于是一場噩夢。畢竟,如果真的爆發歐洲全面大戰,美國即便不幫俄羅斯,但只要他們袖手旁觀,歐洲可能就會玩完的。因此,盡管俄羅斯目前沒有進攻歐洲的跡象,但歐洲內部卻早就亂成一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