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收到“逆耳忠言”,美國跟中國打這場仗,總結下來就是“美國必敗”。
為了振興美國造船業,并與中國進行競爭,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制造的船只征收高額港口費用,最高單次可達150萬美元。
【考慮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制造的船只征收高額港口費用】
對此,美國航運業、農業、對外貿易等多個行業的代表紛紛警告稱,特朗普政府此舉只會適得其反,嚴重損害美國經濟。美國CNBC電視臺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美國尚未做好準備,來贏得這場針對中國的“造船業戰爭”。
截至目前,美國聯邦、州和地方各級300多個行業協會,以及數百家企業和實體對這項政策提出了抗議。
自1月20日上臺以來,特朗普政府便尋求提高美國的船舶制造能力,以對抗中國的造船業。在國會聯席會議的演講中,特朗普便明確提出要“重振美國造船業”“讓造船業回歸美國”。他表示要在白宮設立“造船辦公室”,并提供特殊的稅收優惠。
【自特朗普政府便尋求提高美國的船舶制造能力】
為了實現特朗普的“宏圖偉業”,今年2月2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計劃對中國制造的船只征收港口費。這項費用不僅適用于現有的船只,也適用于未來的船只,以及“任何至少訂購一艘中國制造船只的承運商”。
若該規定最終原封不動地落地,那么這將意味著全世界98%的船只在停靠美國港口時都將被收取港口費。
本周一,美國就征收港口費一事召開國會聽證會,聽證會上,美國行業代表與議員們爆發了激烈沖突。美國議員們認為這一政策“有利于國家安全”,而行業代表們則指出,此舉將摧毀美國的航運公司,并嚴重沖擊美國農業,實際上有損于國家利益。
此言不虛。數據顯示,全世界六成以上的船隊至少擁有一艘中國船舶。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數千萬噸的油氣和糧食,其中中國海運企業承運美國進口集裝箱的12.6%,如果最高150萬美元的港口費落地,美國航線的運價將至少上漲15%到20%,而這些上漲的成本最終要落到美國的相關從業者和廣大消費者頭上,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
【數據顯示,全世界六成以上的船隊至少擁有一艘中國船舶】
世界航運理事會(WSC)指出,為美國提供服務的集裝箱船通常每次停靠3到4個美國港口,如果每個港口都單獨收一次費,這將導致大量船舶不再停靠美國港口,而是選擇墨西哥或者加拿大的港口——美國奧克蘭港等一些小港口甚至可能將面臨關閉的風險。
美國農民受到的沖擊要比航運業更大。因為農業本身的利潤就不高,而且全球大宗商品的競爭近年來也日益激烈。運輸成本上漲20%,美國農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就會很快被打下去。
一位美國農業的行業代表在聽證會上指出:“中國的養豬戶們不會在乎大豆的產地。美國政府此舉基本上告訴那些出口商:你們沒生意了。”
【農業本身的利潤就不高,而且全球大宗商品的競爭也日益激烈】
“我們不反對振興造船業這一目標,但我們也不愿意為此犧牲美國的農業,加征港口費的計劃將使美國失去出口農產品的競爭力。”
而實際上,就算特朗普犧牲了美國的農業和航運業,也無法拯救美國的造船業。特朗普想通過保護主義來重振造船業,然而加速美國造船業衰敗的,恰恰也是保護主義。
1920年通過的《瓊斯法案》規定,要求美國港口之間運輸的貨物必須使用美國公民建造、擁有和運營的船舶。而這樣一個極具保護主義色彩的法案,讓美國大部分貨運業務推向了卡車、火車和飛機,美國目前只有2%的國內貨運走海路,而在歐洲,這一比例為40%。
【美國目前只有2%的國內貨運走海路,而在歐洲,這一比例為40%】
除了《瓊斯法案》,美國還長期對本國海運和造船業實施補貼,但最終成效都非常有限——特朗普無非是在過去美國政府一貫的政策上再次加碼罷了。
美國造船業衰落的深層原因,一是勞動力斷層,船舶制造的從業者平均年齡高達52歲,極為缺乏新鮮血液;二是缺少產業鏈,配套率僅40%出頭;三是制造和運營成本高昂,美國政府自己在報告中都承認,在美國建造并注冊的船舶,其運營成本是外國船只的兩倍。
針對美國造船業的頑疾,特朗普的這套保護主義政策就是“治標不治本”,更別說跟中國同行進行競爭了。有日本媒體曾指出,目前中國的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00倍以上。
特朗普想跟中國打一場沒有勝算的仗:按照他的性格和行事方式,他或許會無視社會各界的反對聲音,堅持將征收港口費的政策落地執行,但最終殘酷的現實會給他沉重的一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