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四川一農民在院里挖地基,意外挖出一個陶罐,東西不大,卻很沉!他以為挖到寶,抱著罐子往屋里跑,誰知腳下一個踉蹌,罐子竟然摔了出去,隨后景象看的他目瞪口呆!
原本的陶罐在經過這一摔之后竟然“下崽”了,“生”出來許許多多的金首飾,一看就價值不菲……
李大叔原本因陶罐摔了正心神凄凄呢,結果竟發現金飾,這下子可顧不得傷心了,連忙將寶貝撿起來。
聽到陶罐摔碎的動靜,李大叔的妻子連忙從屋里走出來,卻看到地上一只明晃晃的大金鐲子,李大叔的妻子瞬間不淡定了。
李大叔只是四川崇州元通鎮一戶普通居民,老老實實、本本分分了一輩子,家中不算窮,至少有口飽飯吃,但要說富裕,那實在是算不上。
妻子跟了李大叔一輩子,家中什么情況一清二楚,可這破天荒的,竟然冒出來一只分量不輕的金鐲子,再看看李大叔手中,還有一堆金飾,妻子當場開起了“質問”模式。
“你老實交代,是不是背著我干了什么偷雞摸狗的勾當,要不然,哪來的這么多金子?”
李大叔原本還挺高興,剛想和妻子分享喜悅,誰料妻子竟懷疑自己,李大叔一下子怒了:“你這是說的什么話,我是什么人,你還不清楚嗎?”
妻子看丈夫一臉委屈,連忙道歉,二人這才回到房間,李大叔將那些寶貝放在床上,金手鐲、金簪子,看成品、做工、花紋,這些金飾必定是真的,或許還是文物、寶貝。
李大叔夫婦高興壞了,自己家中窮,兒子也漸漸大了,正愁沒錢翻修房子呢,這錢就來了,可不算是大喜事兒嗎?
但這金飾放在自己手中也不行,哪有錢來的實在,抱著這個想法,李大叔決定帶著這些金飾前往金店,讓慧眼識珠的老板給估價,若是價格合適,他就當場把金飾賣掉。
“老板,我這有幾件寶貝,你來瞧瞧如何?”
李大叔見金店除了老板之外再無其他人,連忙將懷中的金飾放在老板面前,老板一看,很是震驚,那是整整12件金飾,其中兩件是金冠,金冠上面的花紋繁瑣、復雜,且做工極為精致、巧妙。
只一眼,老板就認出這金冠必定是文物,至于是哪個朝代的,老板可不敢亂說:“你這寶貝從哪來的?”
老板詢問李大叔,誰料,李大叔支支吾吾半天,愣是沒說個所以然,老板看李大叔的神色,察覺有些不對勁兒,若是來歷不明的金飾,他可不敢收,萬一惹禍上身,算誰的?
老板也是拎得清的主兒,讓李大叔最好是找文物局專家鑒定一番,李大叔心中擔心,萬一專家一鑒定,說自己懷中的金飾是文物,讓上交怎么辦?
李大叔心有不甘,匆匆從金店出來,又拐去了其他幾家金店,想著將金飾賣掉,誰料,其他幾家金店老板的反應和第一家金店老板的反應如出一轍。
李大叔可以確定,金飾是值錢的東西,可賣不出去,萬一再被別人惦記上,那可怎么辦?
那段時間,李大叔始終惴惴不安,就怕金飾不翼而飛,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妻子一看這也不是個辦法,索性勸說丈夫,干脆聽進店老板的,前往文物局鑒定一番。
當文物局的專家們看到這些金飾,瞬間就震驚了,一個兩個專家全都拿著放大鏡開始觀察,一邊觀察,一邊嘖嘖稱奇,李大叔在一旁等待,臉上很是焦急。
“不得了,不得了啊,這些金飾來自唐宋兩朝,金冠、金簪、金手鐲,這些做工美輪美奐,是唐宋時期千金小姐、貴族婦人的常戴之物,價格不菲!”
唐代飾品與宋代飾品有一個不同之處,唐代經歷了盛世,無論是妝容、衣裝、首飾,都極盡奢侈、繁華,而宋代重文輕武,更喜歡附庸風雅,因此飾品款式方面較為“簡潔”、高雅。
專家們眼神熱切地看向李大叔,李大叔明白專家們的意思,而他此次前來,也是為了讓自己心安:“我愿意將文物無償上交給國家!”
后來,文物局為李大叔送去了一塊牌匾以示嘉獎,而那金飾就被放置在四川博物館,供眾人觀賞,一同感受、領略唐、宋時期的文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