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外長來北京,見完王毅外長和中方政府首腦之后,第一時間放出消息,中國已經答應,對法國干邑產業的反傾銷調查,會再給三個月的寬限期。
整體而言,法國外長在北京三天時間,成果不可謂不豐富,與中國就氣候問題發表聯合聲明,圍繞中法高層互動深入磋商,在烏克蘭問題上充分交換意見,還在貿易問題上爭取到了中國的“網開一面”,以及更多的磋商時間。
【法國外長稱,中國給了三個月的寬限】
如此一來,法國外長這趟訪華行程的主要任務基本完成,足以回去向總統馬克龍交差,順便安撫國內干邑行業的不滿情緒。
這三個月的時間,不只是給法國騰出了繼續與中國協商的余地,還能繼續推動中歐就經貿問題展開接觸,同時還能分配一定的精力,為美歐之間一觸即發的貿易戰做好準備。
再有幾天,美國特朗普政府的“無差別關稅”就將正式生效,歐盟這段時間可謂十分煎熬,對美國強硬不是,讓步更不是,才對美國推出強硬反制措施,放話要捍衛歐盟利益,特朗普就進一步威脅說,要對歐盟酒業征收超高額關稅。
看得出來,特朗普不怕美歐之間來上一場曠日持久的貿易戰,而歐盟的強硬反制,目的是讓美國知難而退,放棄“極限施壓”的方針,開啟理性談判。
【中法現在有更多時間,系統性地梳理并解決爭端】
哪怕被美國逼到了這種地步,歐盟還是在為美歐跨大西洋伙伴著想。只是特朗普那邊,并不在乎這些有的沒的。他已經認定,歐盟這些年來一直在占美國便宜,在關稅問題上,就很難再對這個盟友網開一面。
在這場爭端中,處境最尷尬的莫過于法國,中法經貿爭端還沒討論出結果,如今又要被推上美歐貿易戰的前線。也難怪法國總統馬克龍這段時間反復強調,中美同時打貿易戰,是歐盟的不可承受之重。
早在今年2月份,從業人士就警告法國政府,如果不能解決問題,干邑行業至少因此損失5000萬歐元,更是加劇了法國那邊的焦慮感。
歐盟倒是還在爭取與特朗普接觸,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訪華之前,又跑了一趟美國,卻沒有帶回什么好消息。眼看特朗普規定的期限將近,歐盟也只好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法國自然也不例外。
在這種關鍵時刻,中國給了法國三個月的寬限期,馬克龍也能松一口氣,至少短時間內, 他不用擔心歐洲同時與中美兩個大國爆發經貿爭端。
【法國外長來北京一趟,取得的成果足以讓他回去交差】
只是這三個月,馬克龍政府具體會采取什么行動,解決與中國的分歧,法國外長的口風,就變得模棱兩可起來。他沒有提出什么具體方案,只是籠統地表示,爭取中方的寬限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采取其他步驟,爭取“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再給法國三個月的寬限,也是希望以點破面,讓中歐近期一系列經貿爭端,都能得到系統性地梳理與解決,特別是歐盟對華電動車關稅政策。
目前這個問題,中歐之間還沒有談出一個所以然。歐盟各路高層,從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到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都放風說要和中國好好談談,妥善處理分歧,一直未見實質性的舉動。
【馬克龍也能松一口氣】
法國作為歐盟對華電動車關稅的始作俑者,其主力出口產業早早被中國反制,現在已經嘗到了苦果。中方的反制還沒全面落地,可壓力卻是實打實的。
馬克龍政府現在分外忙碌,既要在烏克蘭問題上展現存在感,確保歐盟不被美俄和談拒之門外,另外還得爭分奪秒地與中方接觸,討論貿易問題的解決方案。
三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法國也知道,就這么拖下去并不是辦法,等期限一到,自己再想爭取寬限,門檻只會更高。
可該怎么和中國談,不要說是法國了,歐盟內部至今還沒有一個確切的頭緒。他們并不愿意承認,中歐近期一系列爭端,都是因歐洲“庸人自擾”而起。
【中歐經貿爭端,因歐洲“庸人自擾”而起】
之前歐洲炒作“去風險化”,現在又聲稱中歐經貿“失衡”,動輒對中國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將貿易問題政治化,無視地緣經濟的客觀規律。結果是從之前的一根筋,到現在中美之間兩頭堵。
歐盟大可以繼續糾結下去,中國有的是時間和耐心,中方的反制一直在,隨時都能落地,而且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更不等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三個月的窗口期,或許是歐盟現在能為自己爭取到的最好條件了。歐盟需要盡快認清現實,如今的歐洲,在面對中美時,手里的議價權可謂是少之又少,必須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念頭,才有機會走出當下的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