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醫學中,發作性睡病被歸類為神經系統疾病,治療以控制癥狀為主。
但中醫認為,這種白天不可抗拒的睡眠發作與夜間睡眠紊亂,實則是心脾腎三臟功能失調的表現,特別是陽氣不足、痰濕內阻所致
記得去年接診的一位大學生患者,21歲的小王。從高二開始,他就飽受"秒睡"的困擾——上課時、吃飯時,甚至走路時都會突然睡著。
最尷尬的是,每次大笑就會突然腿軟摔倒,同學們都戲稱他為"睡神"。
服用西藥后雖然白天嗜睡有所改善,但心慌、頭暈的副作用讓他難以堅持學業。
就診時,注意到幾個典型癥狀:
面色蒼白無華,眼周發暗;舌體胖大,邊緣有明顯齒痕;脈象沉細無力。
自述食欲不振,飯后腹脹,夜間多夢易醒,白天卻昏昏欲睡。
這顯然是典型的心脾兩虛證。《黃帝內經》有云:"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患者脾陽不足,清陽不升,故整日昏沉;心氣虧虛,神失所養,故寐而不實;腎精不足,髓海空虛,故猝倒發作。
針對這種情況,李慧英醫生開了以下方劑:
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石菖蒲、遠志、酸棗仁、柏子仁、炙甘草等等(每個人情況不同,需要大夫辯證開方,切勿盲目套用)
結果怎么樣?
患者服藥一個療程,白天嗜睡次數從十余次減至五六次,能堅持上完上午的課程,夜間睡眠質量明顯改善
李大夫調整藥方,繼續服用一個療程,患者犯困次數進一步改善,猝倒發作基本消失,可以完整參加社團活動,學習效率顯著提高
這個案例生動詮釋了中醫"治病求本"的理念。方中:
- 黃芪、黨參就像給身體充電,補充不足的陽氣
- 白術、茯苓則清理體內痰濕,改善"系統運行"
- 石菖蒲、遠志優化大腦的"待機狀態"
- 酸棗仁、柏子仁確保夜間深度"充電"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即使是發作性睡病這樣的疑難病癥,只要找準病機,堅持調理,完全可以重獲清醒人生。正如《黃帝內經》所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當身體的陰陽重歸平衡,自然就能告別晝夜顛倒的困擾。
大家有任何睡病方面的問題,都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預約李慧英醫生看診,她會結合大家具體癥狀來辯證調理,相信也會有不錯的結果。
李慧英預約:172--0032--9760(同微信)
更多關于李慧英醫生治療發作性睡病方面的知識,可以關注公眾號:解除嗜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