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革命時期的將領們參加新中國首次授銜儀式,此后他們是我國的開國將領,許世友是上將軍銜,陶勇是中將軍銜,無論軍銜高低,他們的付出將繼續。
許世友將軍曾是陶勇的上級,曾并肩作戰,率部為革命的勝利立下赫赫戰功。
1967年,英勇一生的陶勇將軍走完了他的一生,不久妻子也跟著去了,留下八個子女,讓人很是擔憂。
沒了父母的照顧,他們可謂顛沛流離。只是陶勇是我軍戰將,他的貢獻比比皆是,那么他的子女也就理應得到關照。這時許世友將軍冒著風險將其收養,而他們也將不辜負期望。
許世友將軍為人豪爽,只要是他認可和看重的人,勢必牽掛于心,并在對方需要之時,盡可能地為其提供幫助。
許世友和陶勇是從革命時期走來的戰友,他們都是我軍戰將,跟隨部隊南征北戰,給予敵軍重擊,并立下汗馬功勞。
早在紅四方面軍的時候,他們就一起工作過,當時革命形勢緊張,我黨一大批革命人士義無反顧地參與其中,為革命貢獻,他們是其中之一,更在我軍部隊擔任要職。
許世友將軍的資歷不用多說,他1927年成為我黨一員,這時許世友是陶勇的上級,不過無論職位高低,他們的目標是明確的,目的也是一致的。
經歷革命時期的種種作戰,他們的能力和經驗在隨之增長,解放戰爭時期,許世友和陶勇依舊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可以說并肩作戰,而且所率部隊還是我軍的王牌部隊。
這時許世友將軍率領的是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而陶勇率領的是第4縱隊,他們作為部隊司令員,是隊伍中的關鍵人物,在一場又一場的戰斗中,他們的指揮和態度起著重要作用。
孟良崮戰役中,針對當時時局條件,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老總下達重要作戰任務,為加快殲滅整74師,我軍展開重要部署,隨著一聲令下,我軍部隊的總攻也便開始。
各縱隊各司其職,當然攻打的方向會有所不同,必要的時候他們也將共同與敵軍展開對抗。
首先第九縱隊一部順利攻占了雕窩,在我軍炮火的支援下,他們可謂所向披靡。
而后第四縱隊則是對高地發起了襲擊,順利攻占后,又楔入另外兩高地之間,只為將敵軍的退路切斷。這樣一來,守軍威力大大降低,迎接他們的只是被一次次打退。
后來4縱與1縱、9縱各一部展開對520高地的攻占,敵軍被我軍沉重打擊,大部分落個被殲滅的下場,余部只能進行后撤。
但我軍怎會就此放棄,繼續向西展開攻擊,令敵軍防不勝防,而這時敵軍部隊已然被擊退。
此次作戰我軍戰士一鼓作氣,而后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迎接敵軍的只能是一連串的進攻,其中不僅有4縱戰士的奮戰,我軍其他一些部隊后來也投入其中,敵軍也便被擊潰。
然而戰場上有勝就有負,勝利的背后有著慘痛的代價,如此這場作戰中,第4縱隊便出現了巨大的傷亡,好在最后的結果是可觀的,而整74師無疑也是傷亡慘重。
要知道孟良崮一戰十分艱難,可以說易守難攻,沒少讓華東野戰軍苦惱,但在各部戰士的共同努力下,我軍戰士沖鋒陷陣,終是拿下了最后令人震驚的勝利。
許世友將軍和陶勇將軍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他們并肩作戰殲滅眾多敵軍,更為我黨迎來多次勝利。
從紅軍時期開始,一直到解放后,這兩位將軍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戰友情,作為做出重大貢獻之人,他們各自的情況當然也吸引著對方的關注。
1967年,陶勇將軍走完了他的一生,不久妻子也相繼離世,這時他們的家散了,八個子女無疑顛沛流離。
本以為他們開始貧苦的生活,但陶勇畢竟曾是我軍重要將領,在革命時期立下赫赫戰功,他們家的情況怎會不引起許世友等人的關注,必要的時候,許世友將軍等人必將伸以援手。
這不,許世友一向膽大,關鍵時候,他將陶勇的八個子女接回了家中,他要自己照顧、撫養,而且還是將其當作了自己的子女。
可以說陶勇是生他們的父親,那么許世友就應該是養他們的父親,而且在許世友的身上,他們同樣感受到了濃濃的父愛。
盡管家中曾經歷了不小的動蕩,但在許世友的關照下,他們努力堅持了下來,并開始了自己全新的人生。
許世友將軍是將他們當作了子女,和照顧自己親生的孩子一樣,一樣的學習,一樣的生活條件。而孩子們之間的情誼是很純粹的,他們之間也形成了很好的聯系。
隨著年齡增長,許世友這位老父親,自然希望兒女成才,繼續為國家貢獻,如此他十分重視孩子們的教育,到了一定年齡,便開始為他們的未來做打算。
陶勇將軍的八個子女是需要關照的,許世友為此下了不小的心思,甚至還特意囑咐了肖永銀將軍。
肖永銀是我軍重要一員,當時在部隊擔任司令員等要職,知道是陶勇將軍的子女,他自然會很上心。
后來陶勇有三個兒子進入了部隊,他們都有了很好的發展。當然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張小勇。
張小勇最初是一位坦克兵,隨著學習和進步,他的能力凸顯,在駕駛乃至維修技術上,他都十分精通,然后在部隊表現出色,不久就當上了連長。
此后他的人生走向是自己走出來的,他進入海軍,在海軍指揮學院他的本事得到了極大地提高,隨后參與我國建設和國防等事業,張小勇的用武之地都只多不少。
只是人生有著各種的嘗試,張小勇最后選擇離開部隊,轉而開始經商。他毅力堅定,不論在哪一方面,都將是出色之輩。
當然張小勇始終不忘的是為國家為人民付出和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中國成立后,全國人民喜氣洋洋,他們迎來了全新的階段,也是一段和平時期。但在這期間,我國軍民的挑戰依舊很多,而我軍革命時期的將領,也將繼續投入全新的工作當中,做出自己的貢獻。
建國后,許世友將軍是大軍區司令員,他投入軍區建設工作中,而早年已經在紅軍部隊擔任軍長的他,能力自然沒的說。
可能很多人說許世友將軍的暴脾氣讓人發愁,但作為我軍一猛將,他豪爽的性格說得過去,但只要是認可的人,他自然會在關鍵時刻仗義相助。
幫助照顧陶勇將軍的八位子女是一方面,在王近山將軍經歷動蕩時,許世友一樣起著重要作用,可以說王近山能夠順利出來工作,他的幫助必不可少。
而且后來王近山將軍到南京工作,許世友十分歡迎,并給予他不錯的工作環境。
總之,老戰友有難,許世友將軍必是那仗義之人。
無論何時,許世友將軍的本事都清晰明了,他得到我黨的器重,立下赫赫戰功,直到建國后,也依舊念著革命時期的戰友情。
為提升可讀性,此文歷經加工與潤色。劇情演繹,僅供娛樂,萬勿信以為真,切莫對號入座。圖文素材皆源自網絡,若有冒犯侵權之嫌,請及時聯絡,我會第一時間修改或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