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也是孩子長高的黃金期。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吃得不少,但就是不長個,體質還弱,動不動就感冒。其實,這很可能和“陽氣不足”有關。
中醫講“陽氣”,就像身體里的小太陽,溫暖臟腑,推動氣血運行。孩子陽氣足,脾胃運化好,營養吸收快,自然長得高、體質強。相反,陽氣不足的孩子,容易手腳冰涼、食欲差、消化慢,甚至反復生病。
那如何幫孩子補足陽氣?宏韻中醫邀請到兒科專家董秀蘭主任給大家分享5個簡單有效的方法,不用吃補藥,輕松激發生長力。
第一招:曬太陽,補陽“零成本”
陽光是大自然的“陽氣寶庫”。早上9點前或下午4點后陽光溫和,帶孩子曬曬后背,能直接溫補陽氣。尤其脾虛孩子,曬背有助于提升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
第二招:動起來,讓陽氣“活”起來
陽氣喜歡“動”。跳繩、摸高、跑步這類向上的運動,能疏通經絡,帶動陽氣升發。
運動后微出汗,說明陽氣被調動起來了,氣血通暢,骨骼得到充分滋養。
第三招:飲食巧搭配,溫養脾胃陽氣
不是所有營養品都能補陽氣。比如牛奶偏寒,脾虛孩子喝多了反而傷陽氣。
可以試試南瓜小米粥、紅棗山藥羹,溫和健脾;牛肉、雞肉燉湯,加點生姜、陳皮,暖胃助消化。食材普通,但搭配對了,比吃鈣片更管用。
第四招:早睡早起,守住陽氣“根基”
晚上11點到凌晨1點是陽氣生發的關鍵時段。孩子睡得晚,會耗損陽氣,影響生長激素分泌。
盡量9點前上床,保證深度睡眠。早上7點前起床,跟著太陽的節奏走,陽氣才能源源不斷生發。
第五招:捏脊推拿,激發“督脈”陽氣
每天睡前給孩子捏脊5-10遍,從尾椎到頸椎,輕輕提捏。這個動作能刺激陽氣升發,改善消化不良、睡眠不安,孩子也能長得快,生病也少。
補陽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用對方法,效果比單純補營養更明顯,再加上規律的作息,比雞蛋牛奶還管用!
春天抓住時機,幫孩子養足陽氣,打好體質基礎,長高自然水到渠成!家長們不妨試試這5招“補陽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