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m Hearing in China This Week About Our Shared Future
by Thomas L. Friedman
本周在北京,有很多關于中美兩國領導人是否可能面對面會晤的討論。一些中國專家說,這可能還要等上幾個月,直到可以看清楚美國決定對中國征收哪些關稅,以及中國將如何應對等。
我能否冒昧地插句話:“抱歉,總統先生們,你們兩位得盡快會面,比如明天,但不是討論老生常談的問題——關稅、貿易和TW。”
“有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正在發生——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誕生。美國和中國是兩個最接近實現AGI的超級大國,AGI系統可以達到甚至超過最聰明的人類的 智力水平,并且能夠自主學習和行動。無論你們認為歷史將怎樣來評判你們,我向你們保證,最關鍵的一點是,你們能否合作創建一個對這些新興的超級智能計算機的全球信任架構和治理體系,讓人類能最大限度地從中受益,并減少它可能帶來的最壞影響。”
我知道許多人會認為這是浪費口舌。盡管華盛頓新政府引發了這么多混亂,但這不會阻止我盡可能大聲地表達我的觀點。因為正如蘇聯和美國自 1970 年代以來的核軍備控制對世界穩定的作用一樣,美中在人工智能領域開展合作以確保我們有效地控制這些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系統,也將對未來世界的穩定產生影響。
人工智能系統和人形機器人為人類提供了許多潛在益處,但如果沒有嵌入正確的價值觀和控制,它們可能會造成巨大的破壞和不穩定。此外,當機器能夠比人類做得更好時,這個新時代必須由大量規劃來定義,關于人類將從事什么工作,以及如何維護他們從工作中獲得的尊嚴。數百萬人可能同時失去工作和尊嚴,這是混亂的處理方式。
一位資深中國經濟學家向我明確表示,中國非常清楚這些風險:“今天,有很多中國人受到失業困擾,而有了人工智能,他們可能永遠失去工作機會。如果他們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怎么辦?”因為“70% 的公務員將由機器人完成?那將非常危險。”
思考如何適應,刻不容緩,然而,在跡象和警告方面,我們卻如此短視。十年后,記者們會認為,從長期影響看,2024 年秋季最重要的、本應受到更多關注的新聞是什么呢?
他們會說是唐納德·特朗普在 2024 年 11 月第二次當選總統嗎?還是會說,是Uber 在 2024 年 9 月做出決定,超越其在鳳凰城的試點項目,開始在奧斯汀和亞特蘭大的叫車應用上提供無人駕駛的全電動 Waymo 汽車,取代人類 Uber 司機?
在這一點上,我會投給 Uber 推行無人駕駛。
還是他們會說,是《華爾街日報》報道的 2024 年 12 月烏克蘭哈爾科夫附近一片白雪皚皚的森林中的那場戰斗,烏克蘭軍隊用四輪機器人(有些 裝備了機槍或裝滿炸藥)在 空中無人機的支援下襲擊了一座俄羅斯掩體——這是一次“協調的無人”陸空聯合攻擊,“其規模前所未有,標志著戰爭的新篇章,至少在開始階段,人類基本上已經遠離戰場前線。”
我將投票給全機器人而非人類的烏克蘭空中和陸地攻擊。
再問一個問題——因為我正在中國參加一個會議,所以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他們會說是因為特朗普在 2024 年 11 月的選舉,還是因為今年中國電視轉播的春節聯歡晚會吸引了超過10 億人觀看,其中“16 個人形機器人”登上了舞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道稱:“他們穿著艷麗的印花夾克,跳起了標志性的……舞蹈,與人類舞者一起旋轉著紅手帕。”這些機器人的日常工作是組裝電動汽車,跳舞只是他們的愛好。
我能理解為什么有人形機器人舞者。
上述三個例子都體現了如今日益增長的共識,正如《紐約時報》科技作者凱文·魯斯 (Kevin Roose) 最近觀察到的那樣,全面的通用人工智能的到來速度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快——“很快,可能在 2026 年或 2027 年,但最早也可能在今年。”
AGI 是人工智能的圣杯——單一系統可以掌握數學、物理、生物、化學、材料科學、莎士比亞、詩歌和文學,以及最聰明的人類,但也可以對所有這些知識進行推理,并發現人類通才未能發現的聯系。
正如微軟前首席研究和戰略官克雷格·蒙迪(Craig Mundie)對我所說:很可能在特朗普總統任期結束之前,我們不僅會誕生一種新的計算機工具,“我們還將創造一個新物種——超級智能機器。”
“我們的物種是碳基的,而這個新物種是硅基的,”蒙迪解釋道。“因此,我們需要立即開始規劃與這個新的超級智能物種共存并最終與其共同進化的道路。”
他補充道,人類與地球上許多其他物種共存已久,“但我們一直比它們聰明。很快會出現一種比我們更聰明的新物種,而且會越來越聰明。我們正在擴展地球上最高水平的智能——從人類可以想象并編程到計算機中的東西,到計算機可以開始自我學習的東西,這幾乎是無限的。”
中國在過去一年中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的進步已明確表明,北京和華盛頓現已成為世界兩大人工智能超級大國。
如果你不這么想,那么聽聽中國領導人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正是我來北京參加的活動)開幕式上自豪地說,中國最近推出的DeepSeek人工智能系統如何“一鳴驚人”(原話為“現象級的亮點”,杭州六小龍式“科技突破不斷涌現”),凸顯了中國人民“創新創造的巨大能量”。
此外,他還補充道:“2025 年可能是中國人形機器人量產的元年。”摩根士丹利最近的一份報告描述了中國在人形機器人行業對西方的領先優勢,控制了大多數頂級公司。這些機器人都融入了人工智能,其動作和說話方式與人類非常相似。
在這些 AGI 系統扎根并擴大規模之前,我們需要兩個超級大國認真制定監管和技術框架,確保達成協議,為這些系統注入某種道德推理和嵌入式使用控制,以防止它們被流氓行為者用于破壞全球穩定的活動或自己變得流氓。我們需要一個治理體系,確保人工智能系統始終按照人類和機器的福祉運行和自我監管。
曾經有一段時間,許多人認為這樣的項目只有發達國家聯盟才能完成,然后向世界展示。很抱歉,太晚了。中國已經大大縮小了與我們的差距,超越了其他發達國家。沒有北京,這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猜猜誰會來吃飯,現在是兩人桌。 歷史在注視著兩位超級大國領導人。
然而,對于中美兩國領導人來說,創造條件讓北京和華盛頓合作建立統一的人工智能信任和治理體系并非易事。
然而,聽了中國專家和官員在這次會議上的發言,我感覺中國人和美國人很像:仍在努力弄清楚這些新人工智能系統將提供哪些新功能。他們一方面想盡一切辦法確保自己的公司在與美國公司的人工智能競賽中獲勝——這樣他們就能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另一方面又想確保這些技術不會破壞自己國家的穩定,他們左右為難。
確實,我所看到當今中美關系的不信任程度正在加劇——過去一周我在兩國首都都待過——這種不信任程度已經超出了正常范圍。因此,應該呼吁兩國加強相互信任,在道德推理體系上進行合作,以確保我們獲得最好的結果,并緩解人工智能帶來的最壞影響,雖然這聽起來是難以想象。
但我們的領導人應該從軟件技術公司如何利用“競合”(競爭對手之間的合作)中吸取教訓。蘋果、微軟、谷歌和 Meta 都想在商業上互相摧毀,但他們最終意識到,如果他們在一些基本標準上進行合作,而不是各自為政,他們就可以大大拓展原本獨立的產品和服務的市場。
一旦通用人工智能到來,如果我們不能確保這些系統將嵌入共同的信任標準,美國和中國將無法合作。雙方都不會信任彼此出口或進口的任何東西,因為人工智能將存在于所有數字化和互聯的東西中。那就是你的汽車、你的手表、你的烤面包機、你最喜歡的椅子、你的植入物、你的記事本。
所以,如果我們和中國之間沒有信任,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工智能系統,那將是 TikTok 問題的升級版。許多貿易將陷入停滯。我們只能互相賣大豆換醬油。這將是一個高科技封建主義的世界。
我對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 (Yuval Noah Harari,《人類簡史》作者) 的論述很感興趣,他在論壇的人工智能會議上向主要由中國人組成的聽眾發表了講話。
“在開發真正的超級智能 AI 代理之前,我們應該在人與人之間建立更多的信任,”赫拉利說。“但我們現在做的恰恰相反。在世界各地,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正在崩塌。太多國家認為強大就是不信任任何人,與其他國家完全隔絕。如果我們忘記了我們共同的人類遺產,失去了與外界所有人的信任,我們就會很容易成為失控的 AI 的獵物。”
他補充道:“人類可以共同控制人工智能,但如果我們相互爭斗,人工智能就會控制我們。”
在創建可信人工智能這一具體努力中,我毫不猶豫地說,我祝愿兩國領導人取得巨大成功——而且要盡快成功。*
【作者簡介】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是外交事務專欄作家,他于 1981 年加入紐約時報,曾三次獲得普利策獎。他著有七本書,其中包括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從貝魯特到耶路撒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