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推動‘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順利收官”“更大力度支持‘兩重’建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扛牢電力保供首要責任,加快電網投資建設,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不斷提升電網發展質量,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寧夏—湖南±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工程跨越渝廈高鐵施工現場
加快建設特高壓工程
“報告現場工作負責人,桿塔本體結構塔材、地線、螺栓連接等已通過檢查并無隱患存在,請求使用無人機近距離開展塔上驗收作業。”3月20日,國網湖南電力工作人員正對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湖南段開展線路驗收。
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我國首個“沙戈荒”風光電基地外送電特高壓工程。工程湖南段線路全長419.74公里,新建桿塔918基。面對地形地勢復雜、基礎土石方開挖難度大、跨越多等因素,國網湖南電力全面應用電建鉆機、多功能作業車、集控絞磨等機械化裝備,使用可視化牽張設備,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監控,提高監測效果和故障識別效率,有效提升張力放線施工安全質量。
施工技術創新帶動電網工程建造方式向“新”而行。在“寧電入湘”工程湖北段,工程線路經過喀斯特地貌,跨越清江,面臨山火、泥石流等潛在自然災害風險,存在檔距大、高差大、基坑有溶洞等難題。國網湖北送變電公司創新運用高精度衛星定位測量儀,綜合運用深基坑一體化裝置、高精度衛星定位無人機、集控智能可視化牽張設備及可視化走板等“智能化+人工作業”方式,極大提升施工整體智能化機械化水平。
在“寧電入湘”工程甘肅段,國網甘肅電力創新應用螺旋錨基礎技術。這是目前承載力最強、錨入地下最深、建設效率最高的螺旋錨基礎在國內特高壓工程中的首次運用。相比傳統鐵塔基礎作業,螺旋錨基礎具有零開挖、零棄土、零擾動等顯著優勢,3天即可完成單基鐵塔基礎作業。
▲穿越河西走廊的三條特高壓線路并駕齊驅,將西部的綠色電能輸送到祖國的四面八方
目前,甘肅省在建“隴電入浙”“隴電入魯”兩條特高壓工程。隨著甘肅—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甘1標基礎首澆順利完成,“隴電入浙”工程甘肅段線路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工程投運后,每年可向浙江輸送電量超360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電量占比超50%,減少1700萬噸碳排放,大幅提升西北地區新能源消納能力。
3月23日,隴東—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啟動帶電調試。該工程是我國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大型綜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投運后每年可為山東提供超360億千瓦時電量。前不久,一臺浮空器在±800千伏東平特高壓換流站500千伏送出工程驗收消缺現場得到應用,這是國內首次將浮空器應用于電力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該浮空器由山東思極公司與中科院齊魯空天院合作共創,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塔上塔下立體管控體系,有效解決電力作業現場環境復雜、塔上作業管控難等難題。
有序推進重大項目工程
3月,在攀西電網優化工程第五階段——四川涼山州昭覺縣的施工現場,大風、大雪等極端天氣依然時而出現。“自月初復工以來,我們在施工現場已經遭遇了連續4天的大雪天氣,積雪厚度達10厘米。”國網四川建設公司攀西優化工程業主項目經理徐乾杰介紹,為不影響施工進度,業主項目部迅速協調調動鏟車清理積雪淤泥,以最快速度保證施工現場道路通暢。
▲國網四川送變電公司員工在攀西電網優化工程現場開展線路改接工作
攀西電網優化工程共分五階段實施,包括建昌—敘府500千伏輸變電工程、月城Ⅱ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和光纜改造工程。工程施工點大多位于高海拔無人區,極易出現極端天氣。為克服氣候影響,國網四川電力提前組織各參建單位優化施工方案,安排施工人員在線路重冰區段增加場地除雪、鐵塔除冰、材料防凍包裹等抗冰凍措施;統籌調配現場班組人員,加大重冰區施工人力投入,提高地面組裝作業效率。
當前,正值春檢高峰期和森林防火關鍵期,攀西電網優化工程第五階段同時存在多項220千伏、500千伏輸變電設備檢修,安全風險高,運維保障壓力大。國網四川超高壓公司成立工作專班,結合負荷、天氣情況對設備開展特殊巡視和紅外測溫,重點加強主變壓器、安全穩定控制裝置、站用交直流系統等關鍵設備的運維保障,及時發現處理山火、外力破壞等風險隱患。
3月26日,在江蘇蘇州500千伏車坊變電站超規模擴建工程施工現場,機器的轟鳴聲打破了早春的寧靜。
作為蘇州工業園區首座500千伏變電站,車坊變電站不僅是蘇州電網聯系華東電網的樞紐,還承擔著為眾多企業和居民客戶供電的責任。為滿足不斷增長的用電負荷需求,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啟動超規模擴建工程。工程計劃新建1組100萬千伏安主變壓器,改擴建8回500千伏出線、9回220千伏出線及配套裝置,采用氣體絕緣全封閉組合電器戶內布置方案,新增總建筑面積5138平方米,相當于再造一座同等規模的500千伏變電站。
▲國網江蘇蘇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復裝斷路器
擴建工程第一階段的施工區域靠近500千伏帶電線路,作業安全風險高、難度大。國網蘇州供電公司提前梳理現場作業隱患風險,制訂專項方案進行提級管控;針對具有高風險的作業環節,采用靜電感應裝置防范、增設專項人員旁站監督等措施保障施工安全。“我們提前組織施工人員開展風險防范專項培訓,實施每日現場安全排查機制,確保各項防護措施落實到位。”工程業主項目經理邢之浩介紹。
目前,車坊變電站擴建工程第二階段建設正在穩步推進,重點任務包括220千伏配電裝置室主體結構和500千伏配電裝置室基礎施工。擴建工程全部完成后,車坊變電站容量將達到400萬千伏安,可為蘇州工業園區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可靠的電力保障。
精心組織設備更新改造
配電網連接千家萬戶,是現代經濟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和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公司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扎實推動重點任務有效落地實施。通過設備更新,城鄉配電網更加智能、堅強。
▲國網天津武清供電公司城區供電服務中心員工對10千伏線路環網柜開展配網自動化改造作業
3月20日,天津市武清區嘉平道與清源路交叉口一片繁忙。隨著吊車將3噸重的智能環網柜精準嵌入預定基座,天津市配電網又一臺智能化設備即將投入運行。改造后的智能環網柜能實時掌握設備狀態,精準傳回線路溫度、電流等20多項數據。發生異常時,主站系統可以準確定位故障區間,實現分鐘級故障隔離,大幅提升搶修效率。
國網天津電力設備部專責陳沼宇說:“2025年,我們計劃在全市范圍內完成近3000個點位的配網自動化改造工作,切實提升城市配電網可靠性及實用化水平,為智能配電網加速升級再添動能。”
▲國網長春市九臺區供電公司員工進行10千伏其紅線線路改造作業
3月25日,在吉林長春九臺區其塔木鎮,10千伏其紅線、其黎線正在進行投運前的調試工作。
“受凍雨覆冰影響,去年九臺區部分線路受損嚴重。春節過后,我們便著手對這些線路開展改造工作。”國網吉林長春市九臺區供電公司其塔木供電所所長陳貴龍說。
作為農業重鎮,其塔木鎮水稻年產量可達10萬余噸,水田用戶超過4230戶。自高標準農田建設以來,電力供應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為保障居民生產生活需要,最大程度保證水田完整性,該公司結合地域特點,先后對130公里配電線路進行改造,滿足6萬公頃水田用電需要。
內容來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