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大自然的美好總讓人嘆為觀止。無論是大海還是沙漠、高山還是峽谷,都美不勝收。
小編整理了一系列構造地質學的科普文章,不僅涵蓋了鬼斧神工的地質之美,還對其地質成因等。
一起來看看吧!~
1
愛走彎路的河流
美國Arizona州大峽谷,Colorado河
這些蛇樣扭曲的河道,叫曲流,特別常見于沖積平原。在基巖出露的山區在一定構造條件下,亦可形成曲流。
美國大峽谷的Tatahatso Point
流水的沖刷搬運能力與流速有關。在稍有彎曲的河道上,水流形成螺旋狀前進的環流,使得流速鋭急的主流沖向凹岸,這樣凹岸就經受強烈的侵蝕。相反,在凸岸因為水的流速降低,有利泥沙在此處不斷堆積,凸岸越來越凸,而凹岸越來越凹。上述過程反復不斷,河道就變得十分曲折。
北美Rocky_mountains的曲流
2
美麗的沙漠沙丘
非對稱的沙丘, 指示風向從右到左吹來
在風力的作用下,沙子不斷往沙丘上加積,沙丘增大,背風坡的沙粒因超過臨界角度(休止角),發生重力垮塌,沙子下滑,渦流將其再吹向沙丘兩側,繼續生長兩翼,典型的新月形沙丘最終形成。
縱向沙壟
沙丘兩側不同的地質過程圖解:
沙丘的延長方向與起沙風合成風的方向基本平行,呈長條壟狀展布,可達數十千米長,幾十甚至上百米高,幾百米寬。
沙源豐富時形成復合型縱向沙壟, 照片上看就像玉米棒的表面。
星形沙丘或金字塔形沙丘
星形沙丘的成因復雜,一般認為是在地形較復雜的地區由多風向風沙流長期作用的結果。
非洲納米比亞的沙丘
風把易碎、軟弱的巖層逐漸磨蝕而走,留下孤立突起的堅硬的巖柱,即風蝕柱;如果風蝕柱的頭大根小、形似蘑菇,我們就叫它為蘑菇巖。這些就是所謂的風蝕地貌。中國的風蝕地貌主要分布區在青海柴達木,南疆和田、羅布泊,東疆哈密、吐魯番,北疆克拉瑪依附近地區。
風蝕作用形成的蘑菇巖
風蝕作用形成的石林
風蝕作用形成的蘑菇巖
風蝕作用形成的“博士帽”, 所幸不是綠色的。
風蝕作用形成的天生橋
石柱與石蘑菇
石蘑菇
3
搖搖欲墜的風動石
風動石
往往呈等軸狀、巍然地臥在其他巖石上面,兩者之間的接觸面積很小,看上去很懸、很險、隨時都有可能傾倒的樣子。
極個別情況下,大風襲來,巨石微微晃動,發出響聲,故名為“風動石”。人推是否亦會輕輕搖動,完全取決于石塊的體積。
澳洲的風動石
風動石突然像刀切西瓜一樣被分成兩瓣,
切口原來是一張裂隙(節理)
大多數風動石是原地成因的,即通過差異性風化、剝蝕而來。堅硬的、難風化的、不破碎的、裂隙少的巖石留存下來,而壓在其下的軟弱的、破裂多、易碎的、易水溶的巖石被剝蝕搬運而去,隨著上下巖層之間的接觸面積越來越小,景觀就越來越奇。
英國快倒的風動石
加拿大東海邊的風動石
4
自然金塊(狗頭金)
澳大利亞的狗頭金
狗頭金是天然產出的,質地不純的,顆粒大而形態不規則的塊金。它通常由自然金、石英和其他礦物集合體組成。
有人以其形似狗頭,稱之為狗頭金。有人以其形似馬蹄,稱之為馬蹄金;但多數通稱這種天然塊金為狗頭金。
5
千層薄餅巖
千層巖與潮涌洞
千層薄餅巖其實是一種產狀水平的、薄層狀的石灰巖與泥巖或頁巖互層的沉積巖。在垂直剖面上看,從下到上,一層突出的石灰巖之后是一層凹進去的泥頁巖,之后又是一層突出的石灰巖,再是一層凹進去的泥頁巖 .......彼此重復。
石灰巖的光學顯微照片
其中有許多海洋生物骨骼
6
浪噴泉
Quobba的浪噴泉
夏威夷, Kauai的 Spouting Horn 浪噴泉
由強風驅趕著海水強力涌進喇叭形洞穴(例如、溶洞),然后從海岸陸地上的出口噴射天空,有的高達幾十米,射到空中的水柱由于壓力劇減,頓時化作水泡氣霧,繼續翻滾騰躍,陽光下煙靄霞影,掩映如錦,景象蔚然壯觀。
天女散花
浪噴泉的形成機理:
外海的巨浪滾滾而來,海水驟然涌進L形洞穴。
Savai i島的Alofaaga 浪噴泉,又稱之為 Taga浪噴泉
7
繩狀熔巖或火山繩
世界上有一種繩,不是棉做的, 不是麻做的,不是竹篾做的,也不是鐵絲做的,而是石頭做的,我們不妨稱之為石繩或繩石。
與其他繩不同,石繩不能彎、不能折,巖石般的堅硬。
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玄武巖噴發不是出現在陸地,而在海底的大洋中脊,洋中脊向兩邊擴張得越快,玄武巖噴發就愈多。
在地質學上這種石頭稱之為繩狀熔巖或火山繩,是火山巖漿噴發出到地表,順坡而下,冷卻表皮收到內部尚未凝固尚在流動的巖漿的作用下,推擠、扭動、卷曲而成,似波狀起伏,或似繩索盤繞鋪地,或似未疊床單。
多像褶皺的床單
這張照片最能說明石繩是如何形成的
8
美鉆背后地球傷疤
加工后的Cullinan 金剛石 (Tower of London)
璀璨的鉆石,最得女人的厚愛。鉆石是唯一一種集最高硬度,強折射率和高色散于一體的寶石品種,任何其它寶石品種(藍寶石、翡翠、和田玉等)都是不可比擬的。
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的Mirny金剛石礦,邊上發展成一個城市。
俄羅斯西伯利亞的東部有個叫Mirny的金剛石采礦坑,直徑達1200 米,深525米。自1955年在這里發現金剛石礦,到2001年采完,從這個礦坑里共采出金剛石2000公斤,其中最大的金剛石發現于1980年,為342.5克拉。平流空氣途徑礦坑,流面必然向下彎曲,直抵坑底。所以,不允許飛小飛機和直升機低空飛越礦坑, 因為礦坑會把飛機吸進去。
鉆石礦的開采過程中,需要謹小慎微,不能使用炸藥,以確保礦石中鉆石原石顆粒完好無損。否則,開采不當會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
9
地陷
Guatemala市的地陷
湖水漏了,漏進地下河流。
上圖:漏后;下圖:漏前。
地陷(航拍照片,新西蘭Otago北部, 石灰巖地區)
草原上的地陷
10
石爛就像剝洋蔥
澳大利亞“魔鬼大理巖”(花崗巖)
澳大利亞“魔鬼大理巖”(花崗巖)
自然界有兩種極其重要的地質作用,一種是造山作用,另外一種是去山作用,前者形成高聳的山脈與山鏈,后者把高山夷平,兩者都是非常緩慢的過程。
澳大利亞“魔鬼大理巖”(花崗巖)長面包,
"烤的火候正適,黃黃的,想咬一口”。
“面包”還被切了一刀。
澳大利亞球狀風化的花崗巖與可愛的袋鼠
情人之間互表衷心常用一句話就是:“海枯石爛不變心”。
其實,在地質的時間尺度里,海也會枯,石亦可爛。
石爛就像剝洋蔥,越剝越小,越剝越圓,硬心在中央。
石面包(法式)
澳大利亞“魔鬼大理巖”(花崗巖)
澳大利亞“魔鬼大理巖”(花崗巖)
開裂、剪錯的石球,叫公母石怎樣?
砂巖的球狀風化
11
送給美女的“巧克力山”
巧克力山
在菲律賓的保和島(Bohol Island)中部,有1268座巧克力山,其形狀就像放大了的巧克力顆粒。這些巧克力山上長滿了植被,主要是當地的一種茅草、野生甘蔗、菊花和一些蕨類植物。
這些植物的顏色隨季節、氣溫、雨量變化而改變:春天嫩綠、夏天深綠、初秋蛋黃、深秋黃紅。旱季,則變成棕褐的咖啡色,更像巨大的巧克力被上帝巧妙地排擺在廣袤平原上,巧克力山這個令人垂涎欲滴的名字由此而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