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他是一個說得少、做得多的人,他這一生都在為共產主義事業做貢獻,從來沒有停止?!?br/>
2007年,在毛岸青的遺體告別儀式上,他的夫人邵華說了這樣一番話。
夫妻二人攜手走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面對天人永隔的結局,邵華終于一改往日低調的作風,用最樸實無華的話語贊美了毛岸青的一生。
她是毛岸青的身邊人,因此對他的生活最為熟悉,他真正做到了毛主席的子女平民化,從來不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自視甚高,也從來不愿意出風頭,為人處世極為低調。
相比于家中的幾個親人,毛岸青的存在感或許不多,但沒有任何人可以否認他對祖國的付出。
毛岸青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在他的葬禮上,有哪些特殊的人出席?
顛沛流離,性格內向
1923年,毛岸青出生在湖南長沙,當時國家的革命事業正做得風生水起,他的父親毛主席更是無產階級革命的領袖人物。
在成全自己的家國大義之時,毛主席對個人的小家庭有著諸多虧欠,毛岸青剛剛出生,他就因為革命事業不得不遠走他鄉,在孩子脆弱的記憶中,關于父親的記憶實在是太少。
1930年,他和哥哥弟弟一起被當地的反動分子抓進了監獄,他們的媽媽每天都會被壞人抓出去,不久后又會帶著一身傷回到監獄。
他很想投進母親的懷抱,很想聽一聽媽媽唱的搖籃曲,但是當時的楊開慧已經沒有力氣,她遍體鱗傷,實在無法支撐自己照顧孩子。
一個多月后,始終不肯低頭認輸的楊開慧烈士,被敵人秘密處決,三個孩子,一夕之間便成為了苦命的孩子。
毛主席的夫人已經犧牲,這一點讓黨組織的其他成員悲痛不已,無論如何,他們不能再讓毛主席的三個孩子出事。
在黨組織的營救之下,毛岸英兄弟三人終于逃脫了魔爪,可惜的是,他們最小的弟弟還在襁褓之中,就因為遭受了太多的磨難而不幸早夭。
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二人接連失去兩個至親,小小年紀就感受到了骨肉分離的巨大痛苦。
1932年,由于叛徒的出賣,我黨地下組織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無情摧毀,兩個孩子也因此和黨組織的聯絡員失去了聯系,從此只能依靠自己艱難求生。
對于兄弟二人來說,對方是自己最大的依靠和支撐。
因為有弟弟在身邊,毛岸英才能時刻提醒自己擔負起大哥的責任,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放棄和松懈。
因為有哥哥在身邊,毛岸青不管遇到再多的痛苦和危險,都不會害怕,也不會自甘墮落。
接下來幾年里,他們兄弟二人可謂是顛沛流離,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但就是這樣一段黑暗時光,卻成為了后來的毛岸青反復咀嚼的甜蜜果實。
這是他和哥哥相依為命的日子,也是他值得珍藏的回憶。
他們吃不飽飯,好不容易在街上撿到一點剩飯剩菜,哥哥一定會第一時間把東西推到他的面前,讓他先填飽肚子。
冬天天氣寒冷,他的衣服上破了幾個洞,冷風一直朝身體里吹,哥哥就把自己的衣服披到他的身體上,自己忍受著寒冷,只為了讓他能得到一點溫暖。
沒有父親的呵護,沒有母親的照顧,兄弟二人都還是未成年,生活實在舉步維艱,而毛岸英在毛岸青的心中,也成為了最重要的親人。
又當爹又當媽,又得顧著自己,又得照顧弟弟,這就是當時的毛岸英全部的工作。
就這樣過了四年多,一直到1936年,黨組織的干部才終于在上海的街頭發現了兄弟二人的蹤跡。
此時,毛岸青也因為流浪途中受到了巡捕房的傷害,身體出現了問題。
1938年,他們被送到蘇聯,一方面接受身體上的治療,另一方面也需要學習蘇聯先進的革命理論和知識經驗。
在此過程中,他們始終沒有見到毛主席一眼,那時候的毛岸青,心中對父親其實有過怨言。
其實他知道,父親正在做一件特別偉大的事情,如果這件事情能成功,整個國家都不會再有像他和哥哥這樣可憐的小孩。
但他總是會不可避免地想,為什么其他人的父親就能陪在孩子的身邊,為什么他明明有爸爸,卻活得像個孤兒一樣。
這是一個兒子對自己父親的怨氣,無關革命工作,無關家國大義,只與父子親情相關。
從1938年到1947年,這九年里,兄弟二人在蘇聯飛速成長。
他們不愧是毛主席和楊開慧烈士的兒子,與生俱來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他們在生活中擁有更多的動力。
兄弟二人都有著共同的心愿,那就是盡可能多地學習和成長,學成之后報效國家。
不需要刻意的教育,只需要父母言傳身教,他們便長成了優秀的年輕人。
1947年,他們終于回到國內,分別20年的父子三人,也終于再次見到了對方。
毛主席印象中的兩個懵懵懂懂的小孩子,如今已經長成了高大的青年,他們站在毛主席的面前,就足以溫暖主席因思念而孤寂的心靈。
此時,他們也見到了從來沒見過的兩個妹妹,李敏和李訥。
姐妹二人經常跟在兩個哥哥身后,找他們聯絡感情,只是相比起沉默內向的毛岸青,她們更喜歡開朗陽光的毛岸英。
大哥帶來的安全感,是別人無法比擬的。
子女和睦相處,這是毛主席最希望看到的場景,不過,他沒有因為個人的感情而耽誤兩個兒子的成長。
不久后,他就把毛岸英和毛岸青分配到了農村基層學習和勞動。
三年之后,他們的人生都出現了巨大的轉折。
療養身體,翻譯書籍
1950年,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毛岸英英勇犧牲,成全了自己的理想,也給親人留下了永生難以愈合的傷口。
在周總理的刻意隱瞞之下,毛主席沒能及時得知這個消息,在志愿軍打下了又一次大勝仗以后,他們才敢把這個消息告訴毛主席。
主席獨自一人品嘗著失去兒子的痛苦,還不敢在劉思齊和毛岸青的面前有絲毫的流露。
對于劉思齊來說,犧牲的那個人是她新婚不久的丈夫,是她生命里的摯愛,毛主席曾經體驗過摯愛逝去的痛苦,如今只能盡可能的隱瞞劉思齊。
而對于毛岸青來說,毛岸英或許是更像父親的那個人,在他成長的關鍵時期,是毛岸英承擔起了如大山一般的角色,給他溫暖,給他照顧,給他關懷,給他指引。
相比起真正的父親而言,毛岸英在他心中占據著更加重要的分量。
所以一直到1953年,毛主席才敢把真相告訴給他們二人聽。
不出他所料,毛岸青直接崩潰了。
真正的心傷,有時從表面上看起來十分平靜,毛岸青沒有大哭大鬧,也沒有做什么傷害自己的事情。他只是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不吃也不喝,一遍又一遍的看著哥哥的照片,回憶著少年時代的往事。
他的身體本來就不好,經過這樣的打擊,很快就病倒了。
毛主席沒辦法,只能重新把他送到莫斯科接受治療,回國后,他又去了大連的療養院調養身體。
從那之后,他的身體一直沒有真正好起來。
雖然父親給了他調養身體和休息的時間,但是他卻沒有真正休息。
哥哥已經為了保家衛國獻出了生命,他也應該為了自己的理想,把每一分鐘都用在刀刃上。
他是一個語言天賦非常突出的人,對于蘇聯文化和語言的掌握程度,更是常人所不能及。
因此這段時間,他把眾多的俄文書籍翻了出來,一字一句的開始做起了翻譯工作。
馬克思主義的俄文書籍,有關列寧的生平和思想主張的介紹,以及蘇聯現有革命工作進展……
種種相關的書籍和材料,都在他的筆下變成了更容易被國人接受的漢字。
與此同時,他也解決了自己的人生大事。
邵華從前一直在與他通信,這次來到大連陪伴和照顧他,兩個年輕人正式走到了一起,再不分離。
1960年,他們在大連正式舉行婚禮,結為夫妻。
毛主席因為工作關系而沒有辦法親自來到現場,所以只是托人送來的新婚禮物,也給兒子和兒媳婦帶來了幾句叮囑和期待。
因為邵華的緣故,沉默寡言的毛岸青漸漸愿意敞開心扉,向親人傾訴自己內心的消極情緒。
他不再像之前那樣,把什么話都憋在心里,在夫人的照顧下,他的身體也漸漸有了起色。
他在此過程中忙碌的工作,一直與文獻翻譯有關,邵華是最清楚他工作情況的人,也是最清楚他對中國革命事業的付出和貢獻的人。
他身上的光環或許不像幾位親人那樣耀眼,但是誰也不能否認,身為毛主席和楊開慧烈士的兒子,身為毛岸英烈士的弟弟,他從來沒有給自己至親至愛的家人抹黑。
相反,他一直是他們心中的驕傲。
說得少,做得多,這是邵華對他的評價,也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
貼近群眾,終生低調
毛岸青一直記得,在他和哥哥剛剛回到國內時,毛主席對他們說過的一番話。
那時候,毛主席已經是黨內當仁不讓的領導人,在全國也擁有很高的名望和地位。
他對兩個兒子叮囑:“你們雖然是我的兒子,但是你們和其他的年輕人并沒有什么不同。我希望你們用一輩子來記住,你們要真正貼近群眾,因為你們就是群眾當中的一分子,是萬千中國勞動人民當中的一員。你們絕對不可以搞特殊,你們身上也沒有任何特殊之處?!?/p>
相同的話語,李敏和李訥也曾在自己的回憶錄當中多次提及。
毛主席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始終秉持著一視同仁的原則。
他希望孩子能夠通過獨立自主的方式成長,能夠擺脫父輩的光環,能夠真正靠自己的雙手闖出一番天地。
李敏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毛岸青是兄弟姐妹之間的榜樣。
她曾說過,毛岸青真正將毛主席所說的平民化做到了極致。
他從來不講究身份和排場,日常生活無比低調,甚至到了艱苦樸素的地步。
他也從來不刻意強調自己與毛主席的關系,以至于在工作中會受到刁難,有時還需要承受一定的委屈。
他也從不因困難而放棄自己對理想的追求,在翻譯工作中,他始終精益求精,創作了一部又一部經典的作品。
就連毛主席這樣對萬事萬物要求極高的人,見到兒子翻譯的作品后,都忍不住大為稱贊。
由此可見,生活在家人光環之下的毛岸青,其實自己也是一位相當堅定和突出的人才。
2007年,在低調和平凡中走完一生的毛岸青,和他的家人永遠告別。
在追悼儀式上,邵華哭到近乎崩潰,他的兩個妹妹李敏和李訥,也拖著衰老的身體,親自趕到現場,送自己的兄長最后一程。
其實在晚年時期,他們兄妹之間的交流并不像年輕時那樣頻繁。
不過,他們也時常惦記著彼此,有時候李敏和李訥聚會,也常常會聊起他們的二哥。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在世界上的親人一點點減少。
大哥的離開,父親的離開,對她們來說是至悲至痛之事,如今毛岸青也與世長辭,她們心中同樣極為不舍。
懷抱著同樣的心情,毛岸青在所有親人的注視中,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圓滿的句點。
他這一生真正做到了走進群眾之中,因為他就是萬千群眾當中的一員,他是毛主席的兒子,他也不愧于這個身份。
結語:
有人說,毛岸青注定一輩子生活在家人的光環之下。
他的父母和他的哥哥實在太過耀眼,耀眼到足以遮蔽他的光環。但其實在自己的人生中,他也是絕對的主角。
親人們十分偉大,他也同樣不差,他用自己的雙手,以自己的方式,為中國革命和祖國建設事業作出偉大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