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農大女宿舍樓內上演了一出鬧劇。一名女子沖進宿舍區,自稱湖南文理學院林副教授“原配” ,向圍觀女大學控訴,稱丈夫與該校研究羅某某有“不正當關系”,指控羅某某“知三當三”、“學術妲己”。
根據現場目擊者拍攝的視頻,以及該校圍觀女描述,林教授妻子掌握了丈夫和女19次酒店消費記錄,羅某某本科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3篇SCI一區論文(材料學領域,影響因子均>10),遠超同齡人水平。
林某妻子控訴稱,羅某某的學術成就“水分極大”——一個二本院校本科,沒有實驗室資源,卻能獨立完成頂級期刊論文,這背后是誰在操刀?有網友扒出,學校宣傳羅某某,曾有一句座右銘“沒什么大不了,睡一覺就好了”,被也網友嘲諷為“學術妲己行為指南”。
當晚,女羅某某不在宿舍,林某妻子在走廊的控訴,引發大批女大學圍觀。湖南農大迅速介入,將其帶離現場溝通。3月28日,湖南文理學院作出回應,已對林某予以停職停課處理,且該校紀委業已啟動調查。
被妻子舉報的丈夫,90后,本碩博均就讀于華中農業大學,海外留學經歷,歸國后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食品科學,帶教學中女居多,被戲稱為“紂王導師”
被舉報女學羅某某,系湖南文理學院食品專業本科,2024年考入湖南農業大學碩士。媒體資料顯示,本科期間獲省級優秀畢業、學術科研獎,本科期間有5篇SCI論文(3篇一作),而這些,以湖南文理學院的科研實力來說,簡直就是奇跡。
這場妻子到別的高校去指控副教授丈夫的鬧劇,揭開開了高校態的l不少弊端。
一是師權力嚴重不對等。導師手握論文發表、課題經費、畢業答辯等資源,學為爭取資源可能被迫讓渡身體與尊嚴,類似事件并非孤例:2024年中山大學某教授以“論文署名”要挾學發關系,僅被降級處理。
二是學術評價體系漏洞。羅某某的3篇一區SCI論文引發質疑:材料學實驗周期通常需1-2年,而羅某某本科4年內完成3篇頂刊論文,數據是怎么來的?當時以湖南文理學院的科研條件和科研實力,除了林教授幫忙,也找不出符合邏輯的說法。
破解類似難題,需要學校從“吃瓜”到刮骨療毒。
一是構建技術防線:推廣論文數據區塊鏈存證,實現實驗記錄、寫作過程全鏈條追溯,這在現有條件下不難實現。
二是構建權力制約:建立導師動態評估機制,學匿名評分與職稱晉升掛鉤。
三是打通維權通道:設立教育部直屬舉報平臺,保護舉報者免受打擊報復。
當開房記錄成為學術晉升的“隱形簡歷”,當SCI論文淪為權色交易的“信用貨幣”,這起事件拷問的,不僅是個人道德,更是整個教育態的價值觀。高校不是法外之地,學術尊嚴容不得權色合謀的褻瀆。唯有以制度利劍斬斷利益鏈條,才能讓真正的學者相信:學問,終究要靠腦子來做,而不是身子。
你怎么看待這件事?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