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泥韻匠心:平涼新華校園小記者探秘蔣家溝泥塑”培訓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為豐富培訓班學員課余生活,使其深入了解民間傳統手工藝,感受地域文化魅力,特組織本次赴寨子街蔣家溝開展泥塑研習的社會實踐活動。希望通過此次活動,拓寬學員視野,提升其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傳承意識。
平涼新華校園小記者20多名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平涼民間藝人劉泉古建泥塑制作有限公司工坊,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劉泉古建制作有限公司劉泉為小朋友們進行了講解。
此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項參觀劉泉古建制作有限公司,了解泥塑文化;第二個環節體驗手工制作泥塑;第三個小朋友們與泥塑家面對面交流釆訪。
整個活動中,平涼新華校園小記者們熱情高漲,積極舉手提問,探尋泥塑的奧秘,并在泥塑家手把手的指導下,制作出了精致的手工泥塑作品。
神奇秀美的崆峒山腳下的蔣家溝村,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村里有一位做泥塑的能人,名叫劉泉,只念了三年書。雖然肚子里沒有多少文化,但是他心靈手巧,悟性好,從14歲時就跟隨家里人“玩”泥巴,制作瓦罐、泥塑脊獸等,至今已“玩”了30多年,練就了精湛的泥塑手藝,在平涼市獨樹一家,成為民間頗有名氣的“泥塑劉”。日前,記者走進平涼市崆峒鎮蔣家溝村,零距離觀看劉泉的泥塑脊獸、走獸等古物件,聆聽了這位民間藝人在傳承祖輩捏泥塑和不斷創新的人生歷程。
平涼新華校園小記者們走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泥人劉”古建泥塑制作有限公司工坊,體驗參訪學習“泥人劉”的傳承文化以及制作工藝。
劉泉家的大客廳里懸掛著一些古建筑、旅游景區單位送來的“精工造神脊、妙手繪平安”;“巧奪天工”、“工藝精雅”等匾牌、錦旗,掛滿了整個墻面。記者仔細看了一下送來的錦旗,最早的距現在已有20多個年頭了,這些匾牌向世人無聲地訴說著劉泉泥塑工藝的精湛。
30多年熱衷“玩”泥巴,劉泉手捏泥塑龍鳳脊、走獸、麒麟送子、蓮花送子、獅子馱寶瓶、大跑龍脊、登天龍吻、小跑鳳脊、二龍戲珠、烏龜馱寶瓶、牡丹蓮花脊等160多個類別的泥塑脊獸,形象生動,他被譽為“泥塑劉”。平涼市崆峒區文化部門得知他家的泥塑手工藝已傳承了三代人150多年時,專程來他的古建工藝廠考察,給他指點迷津,劉泉對傳承好祖輩流傳下來的泥塑手工藝信心滿滿。
“泥人劉”工坊精美的泥人作品和濃厚的文化氛圍,為平涼新華校園小記者們營造出良好的參觀學習環境,使他們能夠與“泥人劉”的傳承人劉泉零距離接觸,感受“泥人劉”這一古老東方文化的熏陶。
“泥人劉”的第三代傳承人劉泉為平涼新華校園小記者們講解了“泥人劉這一傳統技藝的歷史,并將陳列中的作品劉娟娟為小朋友們一一介紹。“泥人劉”泥塑題材廣泛、構思巧妙、形象生動、色彩明快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在隨后的體驗環節中,傳承人劉泉耐心地回答小朋友們的問題,并鼓勵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宣傳。
隨后,平涼新華校園小記者們在制作老師的帶領下體驗制作了以蛇年為主題的泥塑作品,讓小朋友們親身體驗“泥人劉”泥塑的制作魅力。
(張耀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