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晚7點,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居民李建像往常一樣走進漢壽縣縣政府大院。說是大院,其實圍墻已不見蹤跡,頗具年代感的縣委、縣政府辦公樓與對面的廣場、停車場連成一片,車輛和行人自由通行,不少附近居民直接將車停在院內。
“現在政府大院沒了圍墻,隨時都能進來散步、鍛煉,非常方便。”李建說。
近日,漢壽縣38個機關事業單位全部拆除圍墻一事引發了社會關注。當地縣委、縣政府帶頭拆除圍墻,其他機關事業單位緊隨其后,陸續向公眾開放。
在常德市工作的林森,回漢壽縣時會不時前往各機關單位停車。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現在進入各單位停車基本沒有阻礙,“保安從來沒有阻攔過,只會提醒要按箭頭方向有序停放”。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常務理事白智立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地方政府拆除圍墻,是推動政務透明化、公開化的有效舉措。圍墻拆除后,原本封閉的空間對外開放,民眾能在此休息、散步和停車,不僅擴大了公共服務供給,優化了公共資源配置,還拉近了公眾與政府間的距離。
“拆圍透綠”
漢壽縣隸屬于湖南省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素有“中國甲魚之鄉”“中國蔬菜之鄉”的美譽。
漢壽縣風光。圖片來自漢壽縣人民政府官網
2024年,漢壽縣GDP為414.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27.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22.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5.7∶30.7∶53.6,第三產業占比突出。
2024年前三季度,漢壽縣共接待游客571.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2.3億元,旅游產業在縣域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
位于漢壽縣的湖南常德野生動物世界。圖/圖蟲創意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前些年,漢壽縣的城市配套與管理未能同步跟進,停車難、交通擁堵等“城市病”愈發嚴重,街頭巷尾車輛亂停亂放、商販占道經營,部分路段高峰期堵車時間長。這些問題不僅影響當地居民生活質量,也對漢壽縣文旅形象和第三產業發展形成阻礙。
破解城市發展困境,需創新治理思路。有業內人士認為,“拆圍透綠”作為一項綜合性舉措,既能夠盤活城市空間資源,有效緩解停車難題,又能打造開放的城市景觀,優化文旅環境,因而成為漢壽縣推動城市更新提質的關鍵一步。
漢壽縣人民政府官網發布的《拆圍透綠 還綠于民》一文記載,當時縣委、縣政府明確要求,有獨立院落的縣直機關要自拆圍墻,還綠于民,并完善相關便民設施,將機關大院變成居民可休閑的社區公園。該文還提到,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四大家”率先行動,克服重重阻力,帶頭拆除圍墻。經過3個多月的緊張施工,拆除圍墻300多米、商鋪門面40多個。
林森說,他在縣城上初中時這些建筑就已存在。據了解,這些辦公大樓建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雖然已有些老舊,但仍能滿足日常辦公需要,因此一直未進行新建。
2022年,漢壽縣實施“靚城戰略”,“拆圍透綠”工作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被進一步推進。數據顯示,自2022年以來,漢壽縣共拆除115處圍墻、復綠9萬多平方米。打通連片老舊小區,增設休閑廣場、停車場。除中小學校外,縣城38個機關和事業單位均拆除了圍墻。
同時,漢壽縣還在停車資源建設與管理上發力。公開報道顯示,漢壽縣利用邊角地、機關院落、老舊小區改造騰出的空間,劃定公共停車區域,推動停車資源公平共享。
漢壽縣城管執法局市容大隊大隊長施昌海曾對媒體表示,機關單位的圍墻拆除后,內部停車場同步向公眾免費開放,并設立告示牌歡迎市民進入停車。
據公開數據,目前漢壽縣已新建33處停車場、1處大貨車專用停車場,新增1.2萬個機動車停車位、1.3萬個非機動車停車位,成為湖南省唯一公共停車位不收費的縣城、全省唯一除中小學校外行政事業單位無圍墻的縣城。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馬亮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過去不少黨政機關大門緊閉,本應讓社會公眾參與和利用的公共設施和服務得不到有效利用。但現在,開放、透明和參與是政府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義,當前不少黨政機關拆墻開門,順應了政府治理現代化的發展要求。
白智立認為,在推進“拆圍墻”工作時,政府工作人員應轉變觀念,彰顯政府的公共服務屬性,發揮公共功能,提升服務意識,確保政務公開透明。同時,通過改變管理方式與工作作風,拉近政府與民眾的距離,打造親民政府形象,構建更為和諧的政民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漢壽縣“拆圍墻”行動被廣泛關注之前,當地曾因整治車輛亂停亂放的管理舉措,引發社會熱議。林森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為整頓車輛亂停亂靠現象,近些年漢壽縣修建了很多免費停車場,但是相對應地,對亂停亂放抓得比較嚴,過去會被鎖車。因為其古稱索縣,還一度被網民調侃為“鎖縣”。
專家:黨政機關原則上都應開門辦公
其實,在漢壽縣推行“拆圍透綠”行動之前,國內多地已先行開展機關單位向市民開放的探索,呼吁地方政府進行無圍墻改造的聲音也長期存在。
早在2014年,湖北省黃石市就向市民發出公告,自當年5月1日起,市級機關大院對市民開放,4月至9月為每天6:00至22:00;10月至次年3月為每天6:30至21:30。開放地點為除市級機關大院內辦公大樓外的公共場所。
當時,多數地方政府更多的是推出“開放日”活動,像黃石這樣能實現“長期開放”的并不多見。
2015年,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也曾開展大規模的“拆墻透綠”,包括蘭考縣政府在內多個機關大院拆除圍墻、對外開放。
2016年,國務院發布《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
在這一政策推動下,各地積極響應。當年,安徽涇縣10家政府機關大院自拆圍墻,政府機關大院變成了市民的社區公園,并通過增補綠化面積、道路及基礎設施完善等項目改造,讓市民享受更多綠色資源。此后,河南省信陽市、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安徽宣城市績溪縣也開放了政府大院。其中,舒城縣不僅開放了政府大院,還將院內公共衛生間、停車場和機關食堂向群眾開放。
此外,部分政府大院雖設有院墻和大門,但始終對市民完全開放。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當地的政府大門幾乎全年敞開。“有一次不知誰家的羊群跑進來,啃光了一大片葉子?!币晃辉诓煊绻ぷ鳌⑸盍硕嗄甑恼ぷ魅藛T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道。
林芝市察隅縣。攝/陳淑蓮
在各地開展 “拆圍墻”行動同時,部分地區還在探索如何將機關單位設施向公眾開放。例如,近些年,浙江全面推進機關企事業單位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在“浙里辦”點擊搜索“浙里健身”,即可查詢周邊開放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體育場地設施以及開放時間,點擊預約就可以進場鍛煉。
隨著各地政府開放舉措的推進,相關爭議也隨之而來。不少評論擔憂,我國不同地區在經濟發展水平、城市治理能力和公民意識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拆除機關圍墻的模式是否能全面推廣,也擔心是否具有普適性。
馬亮認為,各地雖的確存在各種差異,但是拆墻開門同這些因素不存在必然聯系。他建議,應確立黨政機關原則上開門辦公的理念。
“當前不是要‘一刀切’地拆墻開門,而是要改變建院關門現狀?!?馬亮說。
此外,對于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問題,白智立認為,在全國范圍內,政府拆除圍墻舉措具備推廣潛力。除中央國家機關這類對保密要求極高的單位,在推行過程中需謹慎考量外,地方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拆除圍墻,不會引發嚴重安全風險。他指出,保密室、門衛安保,以及數字化監控等電子安防設施的廣泛應用,極大提升了安全防護水平。
馬亮也指出,黨政機關作為開放的公共空間,需維持一定的公共秩序,這可以通過優化管理和服務實現。例如,原則上大院可不查驗證件,但辦公室可借助門禁、預約等方式,保障辦公秩序和安全。他說,政府不能以管理復雜為借口關門,而是要以拆墻開門為前提來考慮如何優化管理和服務。
(應受訪者要求,李建、林森為化名)
作者:陳淑蓮
編輯:孫曉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