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這句古詩寫出了我們自古以來就對美食的執(zhí)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灶臺常備兩味俠。”廚房抽屜里總躺著兩包調(diào)料,一包紅字印著“五香粉”,一包黃字寫著“十三香”。很多人家用了十幾年,卻分不清它倆到底有什么區(qū)別。接下來,菜衛(wèi)衛(wèi)給大家好好分析這兩者之間差異,只講干貨,看完保準(zhǔn)你下回逛超市時(shí),知道該往購物筐里扔哪一包。一起來看看吧!
買前必看三句話:
1,配料表里看見“等”字別下手!正規(guī)品牌會把所有香料印清楚。
2,五香粉顏色發(fā)棕是正常,要是亮得反光可能加了色素。
3,十三香正包裝背面有防偽浮雕,摸上去凹凸感特明顯。
第一個(gè),歷史淵源不同
五香粉堪稱中華香料界的活化石。早在《齊民要術(shù)》里就有"五味調(diào)和"的記載,不過真正定型要等到明清時(shí)期。老輩人說它是"五方之味",取八角、桂皮、花椒、丁香、小茴香這五味,這種"五方配伍"的使用,在江南醬鴨、北方鹵煮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老廚子傳授訣竅:"五香粉是定海神針,燉肉時(shí)早放入味,熗鍋時(shí)晚撒提香。"
而十三香則是調(diào)料江湖的后起之秀,1983年河南王守義將祖?zhèn)髋浞礁牧迹谖逑慊A(chǔ)上添加肉蔻、砂仁、白芷等八味香料,這位河南老先生把十三種香料按"君臣佐使"配伍。十三香的霸道香氣,在麻辣小龍蝦、河南胡辣湯里橫沖直撞,年輕人戲稱其為"香料界的滿漢全席"。
第二個(gè),原料配方差異
五香粉的"五"其實(shí)是個(gè)約數(shù),核心組合就五種:八角占40%、桂皮20%、花椒15%、小茴香15%、丁香10%。十三香嚴(yán)格按13種配比:前五種和五香粉相同,再加上肉蔻、砂仁、白芷、干姜、良姜、山奈、陳皮、香葉。多出來的八種料里,肉蔻和砂仁的成本占整包的三分之一。
第三個(gè),香味差異
五香粉聞著像走進(jìn)了干果鋪?zhàn)樱谐垂献印⒖净ㄉ南銡庵蓖亲永镢@。這是八角和小茴香在發(fā)力,特別適合給紅燒肉、茶葉蛋提香。十三香一打開,撲面而來的是中藥房的味道,帶著點(diǎn)辛沖勁兒。這種霸道香氣鎮(zhèn)得住牛羊肉的腥膻,燉羊蝎子、燒牛腩時(shí),你放一勺十三香,比放兩勺料酒還管用。
第四個(gè),烹飪場景差異
腌雞翅別用十三香!它那股藥香氣會蓋住肉香,五香粉加生抽就能腌出大排檔風(fēng)味。但要是做鹵豬蹄,十三香能把骨髓里的腥氣拔得干干凈凈。有個(gè)訣竅:五香粉怕高溫油炸,油鍋里熬久了發(fā)苦。十三香得用熱油激一下,香味才能全出來。十三香專攻快火菜,白芷和香葉的揮發(fā)性物質(zhì)遇熱30秒就會爆發(fā)香氣。炒田螺、小龍蝦這些需要猛火爆香的菜,撒十三香比五香粉更出味。下次炒小龍蝦,你先用菜籽油把十三香炸10秒,再下食材,保準(zhǔn)香得鄰居來敲門。
第五個(gè),地方使用差異
長江為界,南北吃法大不同。北方人愛十三香有道理:黃河流域的羊肉膻味重,十三香里的良姜和山奈去腥效果是五香粉的三倍。燉肉離不了十三香,說它"鎮(zhèn)得住腥,壓得住膩"。你看北京鹵煮火燒,那鍋老湯里十三香是定海神針。南方人則偏愛五香粉的婉約,廣式燒臘、江南熏魚,講究的是"暗香浮動"。有意思的是西南地區(qū),五香粉里要加木姜子,十三香里要添香茅草,生生吃出個(gè)"混血味兒"。
烹飪選擇口訣:
燉肉燒魚選十三香,油炸涼拌五香強(qiáng)
南方清淡五香夠,北方厚重十三香
廚房小白買五香,老廚愛玩十三香
兩包總共不到二十塊,用得對頓頓吃出下館子的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