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媒一篇報道指出,在西方車企集體撤離俄羅斯三年后,俄政府正悄然為日韓汽車品牌鋪就“綠色歸途”。耐人尋味的是,當中國車企以超70%市場份額撐起俄羅斯車市半壁江山時,俄總理米舒斯京卻將橄欖枝伸向曾毀約撤離的豐田、現代等企業。這種政策轉向不禁令人質疑:究竟是性價比突出的中國車不夠好,還是俄精英層難掩對西方技術的盲目崇拜呢?
讓我們來看具體報道:
俄媒報道原標題《俄羅斯汽車進口之春:總理米舒斯京透露哪些企業將首批重返俄市場!》
本篇報道將告訴你哪些汽車制造商將獲得重返俄羅斯“綠色通行證”?
米舒斯京總理清晰勾勒出有望首批重返俄羅斯的企業輪廓,他證實每個案例都將單獨審議,除了新義務外,還將評估企業過去三年的表現,特別是是否宣布退出、如何對待員工,以及在俄境內是否保持經營活動。
關于外企回歸的傳聞已成現實——意大利阿里斯頓公司成為“第一只春燕”,雖然“洗衣機芯片”的笑話在此處應景,但事實不容置疑:女士們先生們,我們有了先例??梢灶A見,此類消息將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從涓涓細流匯聚成滔滔江河。
當然,在眾多產品當中,汽車品牌自然最受關注。讓我們仔細解讀米舒斯京總理的最新發言,將其官方辭令轉化為通俗語言。
他在國家年度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們優先考慮那些未宣布退出、通過子公司持續運營、對員工負責的企業。那些在外界壓力下撤離,但仍保留工作崗位、技術聯系,甚至承受經濟損失卻為回歸留有余地的公司——為何不歡迎?具有獨特技術優勢的企業同樣值得關注?!?/p>
下面重申一下標準:未撤離俄羅斯且最大限度維持運營的,按時支付工資、稅費和租金的。
那么哪些車企符合這些條件呢?
1.首先是日本的豐田、鈴木、斯巴魯、馬自達和三菱。值得注意的是,卡盧加工廠生產線至今仍屬三菱旗下,可謂意外之喜。這些企業不僅保留辦公室、團隊和經銷商網絡,過去三年持續供應零部件,更嚴格履行質保義務。結論顯而易見:只要滿足投資要求,它們完全具備回歸資格。而回歸意愿?毋庸置疑!
2.其次是韓國車企。與阿里斯頓案例相似,現代集團有望收回列寧格勒州工廠。他們同樣保留辦公機構及大部分員工,持續供應零件并正常納稅。只要進行必要投資,回歸指日可待。
現代集團近期剛向美國經濟注資200億美元,可見韓國人對“付費通關”駕輕就熟。相信此次他們定會如法炮制。
3.最后不能不提標致和雪鐵龍。無論是“雄獅”還是“雙人字”標,不僅保住卡盧加生產線,甚至暗地利用庫存零件繼續組裝車輛!這類企業必將受到重視。畢竟標致擁有在伊朗數十年逆勢經營的成功經驗,深諳復雜地緣政治下的生存之道。
事件進展已過半程且持續加速。半年前尚屬禁忌的話題,一月份開始流傳風聲,如今我們不僅見證首個案例(雖屬白色家電領域),更可大膽預測:仲夏時節前將迎來汽車品牌回歸潮,甚至可能更早!
以上俄媒報道結束。
總結:
在美西方企業背棄承諾撤離俄羅斯,造成其經濟瀕臨崩潰之際,是中國企業用物美價廉的產品填補了其空缺,其中就包括汽車。如今,美國才剛剛拋出口惠而實不惠的“橄欖枝”,俄官員便如獲至寶地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迎接方案。這背后,一是斯拉夫民族自卑情結作祟,此外也暴露了某些俄羅斯精英將汽車產業作為地緣博弈籌碼的算計,而作為普通的中國網友都能輕松看破,無非是想用西方車企制衡中國品牌的主導地位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