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用手機開熱點,再也不用帶隨身Wi-Fi了,支持5G蜂窩網絡的MacBook即將問世。
日前,海外科技媒體Patently Apple報道稱,美國專利局公布了兩項蘋果專利,均于蜂窩網絡版MacBook相關。其中第一項專利的專利圖中,天線的位置位于標注為23號的凹陷區域,以避免用戶使用觸控板時,手掌和手臂影響設備信號。
(圖源:Patently Apple)
第二項專利的專利圖中,天線位于屏幕與鍵盤的接合處。
(圖源:Patently Apple)
根據Patently Apple透露的消息,支持蜂窩網絡的MacBook將于2026年—2027年發布。然而多年來支持蜂窩網絡的筆記本電腦始終不溫不火,MacBook能改變這一局面嗎?
蜂窩網絡之于筆記本,真有用還是偽需求?
放眼整個筆記本市場,支持蜂窩網絡的產品雖然不多,但并不是沒有。例如微軟推出的Surface Pro第11版5G版,搭載驍龍X Elite處理器,支持5G SIM上網,聯想的ThinkPad則有多款產品支持4G和5G,最新一代翻轉本ThinkPad T14s 2-in-1也加入了對5G的支持。
在PC廠商中,惠普可能是最熱衷為筆記本電腦加入5G蜂窩網絡的一家,在售的惠普戰99 Air 14英寸、Dragonfly G4、戰X 14英寸等產品,均提供5G版可選。
(圖源:惠普京東自營官方旗艦店)
小雷關注的第一臺蜂窩版筆記本電腦,就是2022款惠普戰X,該產品搭載銳龍R5-6600U和R7-6800U兩種CPU,提供4G-LTE版本可選,其中R5-6600U+16GB+512GB+4G-LTE版本首發價格5999元。
支持蜂窩網絡的筆記本電腦銷量,暫時查詢不到具體數據,但從市場動向和蜂窩網絡在PC市場的普及情況來看,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應該不是太高。
到今天,支持蜂窩網絡的筆記本電腦愈發高端化,如以上例舉的幾款在售產品,最便宜的惠普戰X 14英寸5G版京東平臺售價8499元,Dragonfly G4和Surface Pro第11版5G版價格都超過了1萬元。
究其原因,絕大多數消費者對于蜂窩網絡的需求度較低。尤其是國內,公司、家里少不了Wi-Fi,外出時機場、咖啡館、奶茶店、酒店等場所,一般也會提供免費Wi-Fi。在高鐵、出租車等Wi-Fi信號差或不提供Wi-Fi的場所,我們則可以用手機開熱點,為筆記本電腦提供網絡。
(圖源:豆包AI生成)
筆記本電腦的意義在于可以移動辦公,但一般情況我們辦公場所固定,商業場所國內免費Wi-Fi較為普及,不需要蜂窩網絡,少數沒有免費Wi-Fi的場景,則被手機熱點填充,以至于蜂窩網絡在筆記本電腦行業普及度不足。
但大多數場景和消費者不需要支持蜂窩網絡的筆記本電腦,不等同于支持蜂窩網絡的筆記本電腦沒有市場。對于小雷這種需要經常出差的文字工作者而言,支持蜂窩網絡的筆記本電腦意義和作用重大。
出差時,小雷經常需要在出租車、大巴車、展會現場,甚至路邊的垃圾桶上處理工作,手機開熱點卻通常伴隨著嚴重發燙和續航時間銳減,令小雷頗為苦惱。支持蜂窩網絡的筆記本電腦,可以在此時解決小雷的燃眉之急。至于隨身Wi-Fi,便宜的信號差,信號好的價格又比較貴,而且會為出行增加負擔。
另外,對于經常全國各地出差,與合作伙伴洽談項目的商務人士,總是向對方詢問公司的Wi-Fi密碼未免過于繁瑣,若能連接5G網絡,則可以規避這些不必要的麻煩。
自研基帶芯片C1,是MacBook蜂窩版的底氣?
在更早一些的報道中,PatentlyApple提到蘋果于2010年開始研發應用于MacBook的蜂窩網絡技術。在2010年到2017年之間,蘋果陸續公開了18份相關專利,但2017年之后再也沒有新消息。
Patently Apple編輯曾詢問蘋果一位高級員工,為何不在MacBook上提供蜂窩網絡連接。工作人員的回答是,希望消費者同時購買iPad和MacBook——iPad蜂窩版本負責無WiFi時上網。
現在蘋果重新考慮為MacBook加入蜂窩網絡,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iPad無法取代MacBook完成工作,iPadOS的生態與macOS相差甚遠,雖然能夠實現文字、表格辦公,但面對更復雜的任務有力不逮。即便用戶有較多使用Wi-Fi不方便場景下辦公的需求,也未必愿意購買蜂窩版iPad。
二是自研基帶C1的面世,給了蘋果在更多設備上應用蜂窩網絡的信心。2月20日凌晨,蘋果發布了新款平價機型iPhone 16e,與蘋果其他5G手機都不同的是,iPhone 16e并未搭載高通基帶,而是換上了C1基帶。
(圖源:雷科技攝制)
C1基帶的出現,意味著蘋果在網絡連接方面實現了自主可控。將于明年發布的iPhone 17 Air,預計也將搭載C1基帶。作為第一款自研5G基帶,蘋果難免不太敢將其應用于定位較高的機型,iPhone 16e、iPhone 17Air等定位較低的機型,是試驗C1性能的最好選擇,畢竟搭載Intel基帶的iPhone X系列教訓在前。
iPad、MacBook等產品,大多數使用場景還是在Wi-Fi環境下,對于蜂窩網絡的需求度不如iPhone,也可以陸續用上C1或該基帶的升級款。
MacBook優勢在于擁有macOS的應用生態和超長續航能力,適合出差較多的媒體工作者或商務人士,加入蜂窩網絡后,能夠進一步提高用戶的上網體驗,告別頻繁開熱點或攜帶隨身Wi-Fi設備的情況。
蜂窩網絡也將提升MacBook的娛樂功能,讓用戶在不具備連接Wi-Fi條件的情況下,更便于使用MacBook的大屏幕刷視頻。近兩年越來越多PC廠商認識到了蜂窩網絡的重要性,聯想、惠普、戴爾等品牌均已推出了支持蜂窩網絡的筆記本電腦,但對于Windows PC廠商而言,5G網絡的功耗高于Wi-Fi,使用5G網絡上網辦公,可能會降低筆記本電腦的續航。
(圖源:蘋果)
蘋果則不需要考慮續航問題,基于Arm架構的M系列芯片功耗極低,以剛發布不久的M4 MacBook Air為例,官方宣稱續航時間可達18小時,經過小雷實測,Wi-Fi狀態下寫稿,續航大概率不止18小時。5G蜂窩網絡對于MacBook續航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所有PC廠商都可以為產品加入蜂窩網絡功能,但少有筆記本電腦的續航可以媲美MacBook。macOS、長續航、蜂窩網絡結合,有望幫助蘋果打造新的護城河。而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我們需要考慮的則是多花錢購買蜂窩版MacBook是否值得。
多花1700元買蜂窩版Mac,到底值不值?
MacBook加入對蜂窩網絡的支持后,相應的售價也會提高。以iPad為例,搭載A16芯片的新款iPad,Wi-Fi版和蜂窩版差價為1300元,而價格昂貴的iPad Pro,Wi-Fi版和蜂窩版差價來到了1700元。
MacBook起售價與iPad Pro較為接近,如果推出了蜂窩版,價格可能比同配置的Wi-Fi版貴1700元左右。
搭載M4芯片的MacBook Air售價為7999元起,假設蜂窩版貴1700元,也僅為9699元起,與價格超萬元的Surface Pro第11版5G版、ThinkPad T14s 2-in-1相比,居然頗有性價比,只是內存和硬盤小了一些。
對比隨身Wi-Fi,1700元為電腦加入5G蜂窩網絡就略顯貴了。盡管隨身Wi-Fi也有中興U50 Pro這種京東PLUS會員到手價1441.26元的高端產品,但低價的產品數不勝數,例如中興U50s、U30 Air等。4G隨身Wi-Fi價格更便宜,最低數十元就能買到。
(圖源:京東截圖)
綜合來看,隨身Wi-Fi選項豐富,且覆蓋了數十元到上千元價位,而且基本自帶電池,不用擔心發熱和續航問題,是在無免費Wi-Fi場景下為MacBook提供網絡的性價比最高選擇。隨身Wi-Fi的問題在于會為出行增加負擔,尤其是大電池的高端隨身Wi-Fi,體積堪比移動電源。
蜂窩MacBook起售價可能在萬元左右,但相較其他支持蜂窩網絡的筆記本電腦,價格不算太貴。結合M系列芯片的性能和macOS生態,甚至具備一定的性價比。
近兩年國內外已有不少PC廠商察覺到了蜂窩網絡對于移動辦公、娛樂體驗的提升,陸續為旗下的部分產品加入蜂窩網絡。就連相對小眾的迷你PC廠商GPD,也開始為產品提供4G-LTE模塊可選。
如果蜂窩網絡在PC領域實現普及,支持5G上網的筆記本電腦價格恐怕會跌至5000元以內,但需要一家品牌起到帶頭作用,讓消費者認識到蜂窩網絡所帶來的體驗升級,從而將蛋糕做大。影響力大、人氣高的蘋果,無疑是最適合承擔該任務的企業,在蘋果打頭陣后,聯想、惠普等企業,或將逐步下放蜂窩網絡,利用低價優勢與蘋果競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