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14時17分,緬甸曼德勒省發生7.9級地震的震波尚未平息,地緣政治的漣漪已從震中向外擴散。截至29日最新消息,緬甸地震已導致該國144人死亡,732人受傷。這場災難在考驗緬甸國家應急能力的同時,也意外成為觀察亞太區域治理格局的透視鏡。在這場天災面前,中俄兩大區域強國迅速行動,展現出高效的救援響應能力。
中國救援醫療隊于29日6時30分從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起飛,搭載37人醫療隊和大量應急搜救設備和救援物資,成為首個抵達仰光國際機場的國際救援力量。與此同時,俄羅斯也不甘落后,普京總統一聲令下,兩架救援專機迅速奔赴緬甸。機上不僅有經驗豐富的救援隊,還裝載了大量救援物資。
中國救援醫療隊
俄羅斯的救援隊
國際救援響應速度的排序暗含權力結構變遷。盡管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震后4小時啟動全球應急機制,向受災地區的群眾表達慰問,表示稱:聯合國已經準備向災區的群眾提供物資和資金,但因為程序等統籌工作,救災速度可能并沒有那么快!
緬甸內部政治生態為救災增添復雜變量。回顧近兩年,緬甸內亂不斷,軍政府與民地武之間的沖突持續升級。軍政府在與民地武的對抗中一度陷入困境。地震發生前,原本想利用參加東盟峰會增加影響力的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不得不前往受災地區慰問。由于災區的原因,民地武也保持軍事克制,這種臨時?;馉顟B,與2025年1月份中國斡旋的努力直接相關。此外,這種基于災難外交的臨時互信,或為2025年大選前的政治和解創造窗口。
隨著黃金救援時間進入倒計時,震區位于人口稠密區域,被困民眾數量估計不少。通信不暢以及救援能力有限等問題,成為擺在各方面前的難題。但軍政府與民地武在廢墟前的短暫握手,中俄先進的救援技術,聯合國的積極援助,將為受災群眾帶來更多希望。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中俄的快速行動為緬甸救援注入了強大動力,緬甸各方在災難面前暫時團結一心,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救援工作能夠順利推進,被困民眾能早日脫險,祈愿所有人平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