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或遭遇“驚濤駭浪”?73歲李顯龍再出山:世界或面臨二戰后全新局面。
據聯合早報報道,當前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日益緊張,政策環境不穩定趨勢加重,國際貿易未必能再繼續與全球生產總值(GDP)同步增長。近日,在一場座談會上,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發表講話稱,如果國際貿易占全球GDP的比重下滑,不僅將削弱多國經濟增長,還可能引發更廣泛的社會與政治問題,世界或面臨二戰后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另外,李顯龍提及了中國與美國的“大國博弈”。他表示,美國無法接受被中國超越,而站在中國的角度,自己的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是天經地義的,美國不能刻意阻止。因此李顯龍認為,中美兩國在根本認知上的分歧,背后牽涉主權、安全、貿易和科技等一連串難以妥協的問題,因此難以達成“大交易”。
對于中美當下的激烈博弈,李顯龍顯然是非常悲觀的。因此他表示,希望中美能在“節點”到來前“安全下車”,另外他還喊話新加坡在內的世界各國:只能耐心等待,并且“系好安全帶”。
當前已經73歲的李顯龍,仍然對當今世界局勢的變化“嗅覺靈敏”,對中美關系作出大膽預測。意味著當前在新加坡面前的,在中美之間是一道“生死攸關”的“選擇題”。
李顯龍表示,中美之間的問題,已經不能通過幾宗交易就能解決,雙方有著“更深層次的分歧”。美國已經將中國視為“最大競爭對手”,甚至是“假想敵”。因此,美國政府的最大任務之一,就是打壓和遏制中國的發展,以維持美國的“霸權地位”。因為美國人擔心,有一天自己的地位將會被中國所取代。
李顯龍表示,美國如今對華發動的貿易戰,有點像上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美國當時對外征收高關稅,筑造起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堡壘,導致全球貿易量暴跌,最終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對此,李顯龍警告稱,如今的美國面對的不是二戰前的日本帝國,中美同為核大國,具備“互相毀滅”的能力,一旦中美互相“脫鉤”和“切割”下去,很可能會引發“驚濤駭浪”,將導致比二戰更為慘烈的后果。
對于這個問題,李顯龍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一方面,新加坡要盡其所能地促進國際貿易增長、另一方面,要提高新加坡在海事行業上的效率、競爭力以及可信度。同時,李顯龍還給中國提出要求,他認為中國在面對美國的關稅政策時,要學會“冷處理”,不要反擊。
對于中國來說,這是不現實的。中方已經多次用實際行動表明態度:只要涉及國家主權、發展等核心問題,中方沒有任何讓步的余地。對于美國沒完沒了地施壓和制裁,中方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奉陪到底!
中美之間的博弈,暴露出新加坡面臨“走鋼絲”的窘境。新加坡這個經濟高度依賴經貿的港口型國家,該在中美之間扮演怎么樣的角色?是配合美西方將“槍口”對準中國,還是扛下壓力,保持對華貿易,這值得新加坡人好好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