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喬芮 王艾冰)手術室內,腹腔鏡器械游走于纖細的血管間;休息室內,同樣的器械卻在宣紙上勾勒著《蘭亭序》的飄逸筆鋒。這種看似跨界的組合,正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方勇旺為提升雙手穩定性所創新的“手部瑜伽”。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方勇旺用腹腔鏡寫《蘭亭序》
“醫生做手術,也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書寫的過程中訓練手術技能,隨著工具和技術的發展,作為醫生仍需回歸對‘手’的敬畏與雕琢。”3月27日,方勇旺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堅守婦產科臨床一線20余年的他,主要經手的婦科腔鏡手術涉及血管處理、輸卵管修復、卵巢縫合等精密操作。“就像卵巢縫合,力量太大可能撕裂組織,太輕又會導致滲血不愈,這與書法運筆的剛柔相濟可以說異曲同工。”
腹腔鏡手術廣泛應用于婦科疾病治療中,包括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等病癥的處理。相較于傳統的開腹手術,它具有切口小、恢復快、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可使患者住院時間大大縮短,但要求醫生具備“隔瓶繡花”般的空間感知力。“就像用兩米長的筷子穿針引線,手抖1毫米,體內偏移可能就是1厘米。”方勇旺解釋,在腹腔鏡手術中,穩定性直接關乎術中出血量和組織損傷。
擁有六年書法基礎的方勇旺,每周都會抽時間,用腹腔鏡器械練習書法3次,每次2小時,書寫范圍僅指甲蓋大小,復雜筆畫需反向運筆10—20次。經過半年的不停練習,方勇旺表示,由他主刀的手術平均出血量明顯下降,其中32歲多發性子宮肌瘤患者周女士術后6小時即能下床,“肚臍褶皺里的疤痕幾乎看不見,現在穿比基尼都毫無壓力。”不少同行受到他的影響,也開始嘗試通過書法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個人修養。
2月16日,方勇旺為患者進行腔鏡手術。潮新聞 圖
當被問及為何選擇《蘭亭序》時,喜好書法的方勇旺說:“《蘭亭序》的21個‘之’字各有風骨,就像人體千變萬化的解剖結構,既需把握整體氣韻,又要雕琢每個細節;與此同時,把中國書法藝術結合到醫學手術中去,也是醫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