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中信銀行發布的年報數據令人震驚:零售業務營收 856.79 億元,同比微降 0.86%,但凈利潤卻暴跌 42.08% 至 92.3 億元,利潤貢獻占比從 21.3% 腰斬至 11.4%。更嚴峻的是,該行零售貸款不良率攀升至 1.25%,信用卡貸款余額連續兩年下滑,累計減少超 600 億元。
這種 "增收不增利" 的怪象,在其轉型十年的成績單上尤為刺眼。從 2015 年提出 "零售轉型" 至今,中信銀行零售客戶數從 3800 萬飆升至 1.37 億,管理資產規模突破 4.69 萬億元,僅次于招商銀行。但光鮮的用戶增長背后,是利潤貢獻的持續縮水 —— 零售業務稅前利潤從 2021 年的 二227 億元跌至 2024 年的 92 億元,降幅達 60%。
一、戰略誤判:賽道選擇的致命偏移
中信銀行的零售困局,本質是戰略定位與市場需求的錯位。該行長期將信用卡作為零售增長引擎,信用卡收入一度占零售營收的 65%。但在 2024 年,信用卡業務收入同比下降 5.91%,不良率攀升至 2.14%,成為利潤最大拖累。這種過度依賴單一產品的模式,在消費金融市場飽和、監管趨嚴的背景下,暴露出致命脆弱性。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客群定位偏差。中信銀行將大量資源投向高凈值客戶,私行客戶規模增速連續五年超 25%,但中低收入群體服務卻嚴重滯后。數據顯示,其個人消費貸款中,月收入低于 5000 元的客戶占比僅 18%,遠低于行業平均的 35%。這種 "掐尖策略" 導致基礎客群流失,零售業務根基不穩。
二、數字化陷阱:技術投入的邊際遞減
作為較早布局數字化的銀行,中信銀行在零售領域投入超 200 億元,打造了 "凌云系統"" 動卡空間 " 等平臺。但技術投入并未轉化為核心競爭力:手機銀行用戶活躍度僅為招行的 42%,智能投顧服務覆蓋率不足 15%。更尷尬的是,該行零售業務成本收入比從 2020 年的 28% 升至 2024 年的 35%,數字化反而推高了運營成本。
這種困境源于技術應用的表面化。中信銀行雖上線了 AI 客服、智能風控等系統,但底層數據中臺建設滯后,客戶畫像準確率不足 60%。某分行客戶經理透露:"系統推薦的理財產品與客戶需求經常脫節,導致客戶投訴率上升 27%。"
三、行業共振:股份行零售轉型的集體焦慮
中信銀行的困境并非孤例。2024 年,招商銀行零售利潤占比降至 56.57%,平安銀行更從 43.6% 暴跌至 11.9%。這種集體下滑,折射出股份行零售轉型的三大共性問題:
1. 盈利模式失效
傳統零售依賴的息差收入受利率市場化擠壓,招行零售貸款收益率從 2020 年的 5.3% 降至 4.1%,中信銀行信用卡分期利率被迫下調 2.3 個百分點。
2. 風險管控失序
消費貸不良率普遍突破 2%,平安銀行因壓降高風險資產導致零售收入銳減 135 億元,中信銀行個人消費貸不良率同比激增 0.59 個百分點。
3. 場景建設失焦
銀行投入巨資搭建的醫療、教育等場景,實際轉化率不足 3%,某股份行行長坦言:"我們建了一堆 ' 數字孤島 ',客戶根本不買賬。"
四、破局之道:從規模擴張到價值重構
面對困局,中信銀行正在嘗試 "二次轉型":
- 客群戰略轉向:推出 "普惠金融 2.0",將服務重心下沉至縣域市場,2024 年新增縣域客戶超 500 萬
- 產品結構優化:壓縮信用卡規模,發力汽車金融、綠色消費貸等場景,2024 年新能源汽車貸款增長 147%
- 技術深度賦能:重構數據中臺,實現客戶畫像準確率提升至 85%,智能投顧服務覆蓋 300 萬用戶
這些調整初見成效:2025 年一季度,中信銀行零售客戶存款成本率下降 8 個基點,財富管理收入增長 47.87%。但要真正突圍,還需解決三大核心問題:
- 戰略定力:避免在對公與零售間搖擺,需建立 "對公賦能零售" 的生態閉環
- 風險文化:從 "事后處置" 轉向 "實時預警",將 AI 風控模型誤判率降至 5% 以下
- 組織變革:打破部門壁壘,建立零售業務敏捷作戰單元
五、行業啟示:零售銀行的價值重估
中信銀行的十年轉型路,為行業提供了深刻啟示:
- 客戶價值≠規模數字:盲目追求用戶增長已死,精準服務才是王道
- 技術應用≠系統堆砌:數字化需回歸 "提升客戶體驗" 的本質
- 風險管控≠成本壓縮:建立合理的風險準備金機制,避免 "一放就亂、一收就死"
當銀行業進入 "存量競爭時代",零售業務的勝負手已從 "跑馬圈地" 轉向 "精耕細作"。中信銀行的教訓警示我們:任何脫離客戶需求、違背商業規律的轉型,最終都將付出沉重代價。未來,只有那些真正以客戶為中心、構建差異化競爭力的銀行,才能在這場殘酷的淘汰賽中笑到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