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為何能靠單品牌打硬仗?選擇把一棵樹種成參天大樹。
文|馬蓮紅
踩著財報季的尾巴,李寧2024財年報告姍姍來遲。
財報雖遲,但李寧很穩。財報顯示,2024年,李寧繼續深耕運動專業市場,研發投入增長9.3%,研發投入增速大于營收增速,近十年研發投入超35億元,持續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營收提升,全年營收同比增長3.9%至286.8億元,鞋類收入為143.0億元,占營收比例50%,三大核心IP跑鞋銷量突破1060萬雙。
這份財報,印證了李寧“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戰略的韌性,也讓我們看到:李寧的“穩”不是躺平,李寧集團聯席CEO錢煒在28號的業績發布會上,對于穩健經營的解讀,"穩健經營不等于保守經營。我們2024年在穩健經營方面是該攻的攻、該控的控、該調的調。"從而實現穩中有進的發展。
李寧“單品牌、多品類”跑贏周期
2024年是卷王當道的一年:受各種因素影響,消費者信心指數較為低迷,國際品牌不斷下沉,本土品牌為爭奪存量市場貼身肉搏。
但李寧交出的財報仍舊穩健,“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戰略顯現出足夠的韌性:財報顯示,李寧權益持有人應占凈溢利為30.1億元,凈利率為10.5%;經營現金凈流入上升12.4%至52.7億元;派末期股息每股20.73分人民幣,全年派息率較23年提升至50%;庫存周轉天數為64天,處于行業領先的健康水平。
為何李寧能靠“單品牌”打硬仗?在筆者看來,這是因為李寧品牌的根系深深地扎進專業運動土壤,這些是單純依靠多品牌收購擴張難以復制的——
以奧運冠軍名字命名的體育品牌,李寧在中國是獨一份,天然賦有專業運動基因,而與中國射擊隊、跳水隊、乒乓球隊等國家隊長達數十年的合作,讓李寧形成了關鍵體育資源“占位”:當2024年李寧推出“以我為名”的品牌價值煥新時,馬龍、全紅嬋等頂尖運動員與李寧"同行",更強化了其“專業運動”的權威形象。
與此同時,李寧在跑步、籃球、綜訓、羽毛球、乒乓球和運動生活六大核心品類均布局頂級體育資源——從CBA合作到NBA球星韋德、巴特勒簽約,再到各大馬拉松賽事支持——這些頂尖體育資源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過與“多品類”形成協同,幫助李寧在消費者群體中進一步鞏固了“專業運動品牌”的認知。
而這種“專業運動品牌”認知在商業端轉化為品類穿透力。打開李寧2024年財報,跑步品類尤其亮眼:李寧籃球、跑步、綜訓三大核心品類貢獻流水64%,其中跑步品類零售流水增長25%,專業產品矩陣成為增長引擎。
近十年研發投入超35億元
科技研發從“產品力”到“增長力”
拋開品牌營銷看,在消費者收緊口袋的當下,讓他們為李寧產品買單的原因,還有產品本身。
作為品牌創始人,李寧對“專業運動”的執著刻入品牌DNA:“真正走進運動當中去,不是只空掛一個運動概念。”
李寧集團在提升運動體驗和專業表現方面投入了大量成本,近十年研發投入累計超35億元,2024年這一投入同比增長9.3%,換來的是:引領國產運動品牌的自有中底科技?科技4年6次應用突破,2024年推出的“超?”科技更輕、更彈,還擁有卓越的彈輕比,創造了超臨界發泡材料的性能巔峰;與國家級科研機構合作研發的“防暴雨雙透納米科技”,讓李寧沖鋒衣相關性能在國家一級沖鋒衣標準的基礎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李寧9大核心科技在11款核心專業鞋產品上的應用
在科技先行時代,這些研發投入最終轉化為賽場表現和貨架上的競爭力:
2024年,搭載新科技的李寧專業跑鞋奪得66個馬拉松及越野賽冠軍,助力中國品牌跑鞋成績進入“203”時代。
三大核心跑鞋IP「超輕」、「赤兔」、「飛電」銷量突破1060萬雙,其中飛電銷量突破173萬雙,同比提升35%;赤兔7PRO深受消費者喜愛,全年銷售超435萬雙,同比大幅提升45%。
翻開李寧天貓旗艦店,排在“銷量序列首位”的單品是李寧赤兔7PRO,月銷量超過10萬,回彈、透氣是售后評價區出現頻率最高的詞。
研發成果轉化并非局限于單一品類:
李寧籃球品類-2024年,搭載超?科技的實戰籃球鞋ULTRALIGHT 2025在發布60天內售罄率超過85%,搭載了李寧籃球頂級的“碳核芯科技平臺”的“韋德之道11”,在全球多國同時發售,受到了消費者的強烈追捧。
“我很有自信地說,李寧的每一雙專業籃球鞋都可以打職業聯賽,不是像一雙籃球鞋,而是可以打職業聯賽的籃球鞋。”李寧集團聯席CEO錢煒在財報會上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籃球和跑步品類不同,除了專業功能性和運動體驗之外,還需要文化、籃球態度的加持。李寧的籃球品類有專業籃球、反伍、韋德三條線,反伍更代表街頭籃球,今年李寧會在全國50個城市全面推動李寧反伍籃球系列的發展,加強與球迷聯結,推動李寧籃球品類的發展。
運動生活品類-搭載了「COMFOAM Max」科技的「SOFT」系列已連續第二年保持高效的銷量增長,總銷售額突破250萬雙。
羽毛球品類-2024年,李寧羽毛球業務收入同比顯著增長。基于15年來在持拍運動上的技術與經驗積累沉淀,下半年,李寧拓展網球與匹克球類產品,專業網球產品及匹克球產品上市獲得市場認可。
花真金白銀投入研發,換來了產品力的提升,也換來了業績增長,成為李寧在不確定消費環境中穩健增長的底氣。
總結
李寧通過聚焦“單品牌”參與體育營銷,避免多品牌分散資源的問題,而“多品類”布局則以“科技+多場景”,構建了抗周期增長模型。其韌性源于品牌價值與多品類的協同及科技研發成果支撐。未來,若能借與中國奧委會等關鍵合作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該戰略效能將進一步釋放。
同時,“李寧式”的增長也告訴我們:把單一品牌做到極致,當消費市場進入精耕時代,那些扎得最深的根系,往往能汲取最持久的養分。正如李寧先生在首屆大灣區國際體育商業峰會所言:“我們希望做一個體育運動用品品牌,不但是在商業和財務方面的價值,更多是要為體育運動、社會進步,為家庭和運動人群,做出貢獻,這樣的品牌價值才有意義”。
注:本文所用封面圖來自李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