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一個關于飛行員的段子:
塔臺:有危險嗎
飛行員:Mayday Mayday
塔臺:沒得就好
根據民航局《2022年中國民航駕駛員發展年度報告》,川渝地區在冊飛行員占比約12%,高于其全國人口占比(6.8%),為什么四川籍的飛行員這么多?
第一,航校布局生源充足。
四川有亞洲最大的飛行人才教育基地,它就是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據說也是我國占地面積最大的高校。
中飛院在新津、廣漢、綿陽、遂寧、洛陽有5個飛行訓練學院,其中前4個都是在四川,自然招生的四川生源會更多。
你可以查到的2023年招生數據為例,中飛院在山東招生93人,在湖北招生155人(文科11人、理科144人),在湖南招生124人(文科5人、理科119人)。
而在四川則一共招生486人(文科22人、理科464人),生源如此充沛,自然為日后的飛行員隊伍充實了大量的四川籍人員。
部分航空院校在西南地區定向招生,且四川本地高中(如綿陽南山中學)長期設立空軍青少年航空班,形成人才儲備池。
第二,地理位置引導產業發展。
20世紀50年代,國家出于安全考慮,將重要軍事和工業設施布局在內陸省份。
四川作為西南腹地,地理隱蔽性強,戰略地位重要,成為航空院校選址的理想區域。
所以第一點中所說的中飛院,主校區和主要輔助訓練基地都在四川。
另外川內航空產業鏈完整,涵蓋飛行培訓(6所CCAR-141部航校)、維修(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制造(成飛集團)等領域,提供豐富職業路徑。
成都機場2024年旅客吞吐量為8733.6萬人次?,其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貢獻5490.6萬人次,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完成3243萬人次。
這一數據使成都穩居內地城市航空客運量第三位,僅次于上海和北京。?密集的航線網絡為本地人提供了更多從業機會。
第三,地理環境加之人口基數。
唐朝的李白曾感慨: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四川多山、地震多發的地理特征,使得航空救援、物資運輸需求顯著,客觀上推動了本地航空人才培養和通航產業發展。
四川作為中國常住人口第三大省(2022年約8374萬人),龐大的人口基數客觀上增加了各行業人才的輸出概率,飛行員群體自然包含其中。
第四,職業發展認可度高。
飛行員在四川被視為"高社會地位、高收入"的職業典范,民航飛行員年均薪資約60-100萬元,顯著高于四川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年為4.32萬元),對本地青年形成強就業吸引力。
四川作為兵員大省(貢獻了全國8%的現役),部分青年通過空軍招飛(年均錄取約200人)實現職業軍人夢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