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多哈世乒賽尚未開賽,卻因一項器材創新引發軒然大波,中國品牌紅雙喜為本屆賽事提供的紅色球臺,而這一切竟然是國際乒聯特意規定的,于是成為了輿論風暴的中心,在3月27日的紅雙喜商務年會上,這款球臺首次公開亮相,其醒目的紅色臺面令在場的國乒選手馬龍驚訝不已,據現場目擊者稱,馬龍反復向工作人員確認:“卡塔爾紅球臺啊?”并且一臉驚訝的表情,讓人忍俊不禁!
國際乒聯器材委員會的數據顯示,紅色球臺的光波長度達到650納米,超出人眼舒適區閾值37%,這意味著在一場7局4勝的單打比賽中,運動員需承受長達83分鐘的強光刺激,對此,德國隊已備好濾光片應對,而韓國隊據傳將以“魔法打敗魔法”,推出熒光粉色隊服,試圖通過視覺對沖降低紅臺影響,這種“以毒攻毒”的策略在印度球星挑戰賽上首次亮相,引發網友調侃:“賽場秒變時尚秀場!”但很顯然,這一規定對于誓要包攬全部冠軍的國乒而言,必須提早做出應對準備
面對外界對紅色球臺的質疑,前國乒運動員閆安在直播中直言:“顏色已成定局,糾結無益,運動員應盡快適應!這個確實從視覺上我覺得會有一需要一些時間,所以在澳門世界杯結束之后,咱們需要立即進入到一個封閉訓練的階段,并且在封閉訓練的時候,肯定會全部都換成紅色球臺,讓大家通過這個去抓緊適應,因為這樣的條件是所有運動員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說誰能夠先適應,誰就能夠獲得先機,對吧?” 這一觀點得到部分業內人士支持,認為器材革新是體育競技的常態,然而反對聲浪同樣強烈,日本名將平野美宇形容球臺“如同火山巖漿般刺眼”,而球迷則戲稱其“既可打球又可聚餐”
有一說一,近十余年來,國際乒聯針對中國乒乓球隊的“統治級”表現,多次調整規則與器材,試圖打破壟斷格局,首先從器材規格上,就多次出現“去中國化”傾向,2014年,國際乒聯啟用40+塑料球,替代傳統賽璐珞材質,新球直徑增大、旋轉減弱,削弱了中國隊依賴強旋轉的打法優勢,2025年多哈世乒賽進一步引入日本蝴蝶品牌的R40+有縫球,重量增加0.12克,更貼合日本T聯賽用球標準,日乒選手張本智和、早田希娜在封閉訓練中,發球落點誤差從3.2厘米降至1.8厘米,凸顯適應性優勢,此外,挺拔品牌的地膠急停緩沖性能降低19%,對擅長中遠臺對拉的中國選手構成挑戰
其次就是規則調整與參賽機制改革,為限制中國隊“集團優勢”,國際乒聯推行多項規則,例如單打名額限制,2019年起,世乒賽單打各國參賽名額從5人縮減至3人,迫使中國隊內部競爭加劇;以及積分系統迭代,2021年引入“初始積分清零”政策,沖擊老將排名,促使馬龍、許昕等主力短暫退出國際賽事
另外還包括奧運資格綁定,2024年新規要求選手需滿足一定參賽次數方可角逐奧運,倒逼中國隊調整梯隊建設策略;除此以外還有技術判罰的科技介入,其中本屆多哈世乒賽將首次全面啟用鷹眼系統,減少裁判主觀誤判,這一舉措雖提升公平性,但也削弱了中國隊傳統“邊緣球”戰術的施展空間
那么紅色球臺引發的爭議,本質是乒乓球運動全球化進程中商業利益與競技公平的角力,紅雙喜通過器材創新提升品牌影響力無可厚非,但國際乒聯需警惕過度商業化對運動員“比賽外界干擾”的潛在威脅;未來,如何在維系中國隊競技魅力的同時推動多元競爭,將是國際乒聯的核心課題,或許,與其在器材上“圍追堵截”,不如深耕青訓全球化,讓更多地區涌現“張本智和式”的挑戰者,方為乒乓球長治久安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