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是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是國家賦予的“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地位重要、作用獨特。
近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胡建斌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將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堅持規劃引領、改革破題、陸海統籌,推動南沙在土地管理綜合改革試點、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關鍵領域取得顯著成效,為南沙開發開放提供強有力支撐。
做優空間、激活土地、守牢底線
南方日報:如何支持南沙開展土地管理綜合改革試點?
胡建斌:開展土地管理綜合改革試點,是落實《南沙方案》的明確要求。省主要領導帶隊拜會自然資源部爭取支持,我廳及時溝通對接,用好用足支持政策,建立省市區三級聯動機制,制訂落實方案,將改革任務細化分解為21點、54條具體落實舉措。截至目前,76項預期成果中,已完成55項,總體進度快于預期。
持優規劃、拓空間,有效破解南沙發展空間瓶頸
科學調增城鎮開發邊界擴展系數至1.9,明顯高于全省平均的1.3,充分保障高質量發展空間需求。支持合并編制區、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建立剛彈結合、分層管控的詳細規劃體系,以未來城市綜合實證試點為契機,構建“可感知、能學習、善治理、自適應”的國土空間數字治理體系。
支持優供給、強保障,全力支撐重大項目落地建設
實行用地指標應保盡保、上不封頂,近3年額外專項下達7920畝指標。將縣級政府組織編制的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審批、省管權限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審批等權限委托南沙實施,提升審批效能。穩妥處置950畝歷史違法用地,直接推動6000畝用地審批提速50%以上。
支持優生態、美環境,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
支持南沙2022年、2023年耕地凈增加均超2000畝,逐步置換出零散破碎、質量不高的耕地,提高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質量和連片度,既有利于更好保護耕地,也為重大項目落地騰出空間。支持探索生態空間用地管理新機制,更好地實現擴綠增美。
接下來,我們將堅決貫徹國家和省的部署,把空間做優、把土地激活、把底線守牢,推動南沙土地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取得更大成效,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在支持南沙建設發展中展現更大作為。
深化粵港澳優勢互補共建“黃金內灣”
南方日報:《南沙方案》賦予南沙“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戰略定位。作為國家戰略實施的“空間設計師”,如何通過國土空間規劃創新,在“黃金內灣”建設中實現粵港澳空間協同和規則銜接?
胡建斌:我們指導南沙完成了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整體謀劃了面向2035年中長期發展的空間戰略藍圖。去年以來,我們高標準開展了“黃金內灣”概念規劃與設計國際咨詢,形成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規劃與設計成果。
接下來,我們將用好設計成果,進一步推動南沙規劃優化實施,深化粵港澳地區優勢互補,共同建好“黃金內灣”。
強化空間協同
南沙是連接珠江口兩岸城市群與港澳地區的樞紐性節點,我們將在空間上繼續支撐基礎設施“硬聯通”,特別是與港澳地區的直連直通,加快規劃建設南沙科學城,深化與港澳科技設施共享及聯合創新,謀劃港深西部鐵路北延線直通香港,預留通用機場并研究港澳空中快線。
強化規則銜接
落實港澳地區城市規劃專業企業和人士在南沙執業備案管理政策,鼓勵港澳參與南沙規劃設計工作,充分吸收先進設計理念,共同建設“精明增長、精致城區、嶺南特色、田園風格、中國氣派”的現代化都市。目前,已吸引了5家港澳規劃企業和48名專業人士在南沙備案從事規劃業務。
強化共保共治
聯合港澳推進珠江口生態保護,協同開展濱海濕地修復,保障遷徙水鳥保護網絡的完整性,共同探索灣區藍碳交易機制。
堅持“嚴保嚴管”與“提質增效”并舉
南方日報:在抓好《南沙方案》部署過程中,自然資源部門作為重要的空間要素保障部門,如何平衡“保障發展”與“嚴守紅線”的雙重使命?下一步行動部署是什么?
胡建斌:我們始終把統籌保障與保護作為一條重要工作原則,貫穿在抓好《南沙方案》落實全過程中。剛才介紹南沙土地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實際上也體現了平衡“保障發展”與“嚴守紅線”的關系,我們既要實現空間要素的應保盡保,也要確保耕地保護紅線、生態安全底線不能突破。
接下來,我們將堅持“嚴保嚴管”與“提質增效”并舉,重點推進以下幾項工作,更好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
實施耕地集中保護
通過編制實施耕地保護專項規劃,深入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集中資源有序打造耕地集中整治區,在增加耕地面積的同時,進一步優化永久基本農田布局。
加強產業用地保障
通過“大項目供地、中項目供樓、小項目租廠”,分級分類保障產業空間,支持探索多元化供地模式和復合利用模式,全面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建設“工業保障房”,建立土地供求信息雙向對接平臺,支撐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盤活存量用地用海
支持開展城中村和村鎮工業集聚區改造,加大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力度,加快一攬子解決龍穴島南部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推動存量用地用海高效利用。
統籌海岸帶功能分區打造活力海岸線
南方日報:廣東做強做優做大現代海洋產業,海洋經濟總量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南沙海洋科技力量集聚,創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接下來自然資源系統將如何重點推進?
胡建斌:南沙區擁有深水碼頭南沙港、中船龍穴造船基地和南沙保稅港區等重要設施,加快發展海洋經濟是南沙的特色所在、優勢所在、潛力所在。接下來我們將在以下幾方面發力支持:
優化海陸空間布局
統籌規劃海岸帶功能分區,重點保障南沙港區擴建及游輪港口岸線建設,推動國際游艇旅游合作,依托鋼鐵基地等園區培育海洋新材料產業,塑造城鎮活力型親海岸線。
集聚海洋科創資源
依托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和“夢想”號大洋鉆探船、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點科研機構和平臺,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籌建中國大洋鉆探平臺管理運行中心,爭取國家極地綜合保障基地落戶南沙,大力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
創新海域管理政策
謀劃推進萬頃沙重大平臺用海前期工作,爭取列入國家級專項規劃或重大戰略項目,試點圍填海歷史遺留區域低效用海退出機制,簡化疏浚、公共防災減災、海洋生態整治修復、臨時輔助性設施等四類用海海域使用審批手續。
南沙部落購房團
來源:南方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