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百草園挑糞工
在中國的西北部,有一片廣闊而富饒的地區,這里水草豐美,牛羊成群。
整個地區面積超過15個香港,雖然沒有香港那樣繁榮的經濟,但曾經也是我國引以為傲的秀美之地。
然而近代中國動蕩的局勢,讓這片地區籠罩上了烏云。
沙俄趁中國混亂之時,趁機奪走這片土地,后來好不容易中國又將其收復,卻又被蘇聯奪去。
直到現在這片土地還未回國中國,那么我國什么時候才能夠重新收回這片故有的土地?
俄羅斯民族對擴張的渴望
俄羅斯民族向來有領土擴張的傾向,北亞天寒地凍的天氣讓他們無法忍受,他們做夢都想盡可能向南遷移,擁有更多溫暖地域的領土。
在寒冷等因素的驅使下,擴張領土的渴望深入他們骨髓,畢竟從北向南打自古以來都比從南向北打更加容易。
因為從北向南氣候越來越熱,大不了就把衣服一件件脫掉。
長期生活在寒冷中的俄羅斯人可以很快適應更加溫暖的生活,只需要一件件脫衣服即可。
因為此種原因,南部的中國領土向來都對俄羅斯人有著巨大的誘惑。
自從公元14世紀俄羅斯民族成立莫斯科公國以來,這個民族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外的擴張和摸索。
中國古代把東北地區叫作苦寒之地,而再往北的俄羅斯地區在冬季更是極端寒冷的地域。
為了抵御寒冷,俄羅斯人發明出了高度數的伏特加酒,俄羅斯男人們也紛紛養成了酗酒的習慣,像基因一樣代代相傳。
但是長期飲酒間接導致俄羅斯男人減壽,因此俄羅斯人自古以來就想向南部更溫暖的地方發展,這樣也更有利于整個俄羅斯民族的繁衍。
但是這并不是主要原因,天氣因素完全可以克服,永遠都不能當作侵略他國領土的借口。
歸根結底還是思想和政治上的好戰,導致了俄羅斯民族持續存在的擴張傾向。
那么俄羅斯人為什么不僅喜歡向南擴張,而且喜歡向西擴張呢?
從歐洲大帝到中國新疆地區,俄羅斯對這些對方的垂涎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俄羅斯人不僅想要更多的溫暖土地,而且想要更多適合適合耕種的溫暖土地。
畢竟西伯利亞的苦寒之地能夠種出來一些土豆就已經不錯,但這遠遠無法滿足俄羅斯人對于日常飲食的需求。
而歐洲大地上的肥沃土地,以及新疆地區的富饒耕田,輕輕松松就能夠種出多種多樣的蔬菜瓜果,因此對俄羅斯人一直都有著巨大的誘惑。
俄羅斯的擴張傾向背后還折射出文化上的一種矛盾心理。
俄羅斯人所信仰的東正教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這讓俄羅斯人在面對信仰基督教的歐洲人時總有一種自卑心理。
而人在自卑心理的推動下往往容易走向過度自大,以此來掩蓋自卑。
因此俄羅斯總想以自大的姿態向歐洲擴張,通過打敗歐洲人來向世界證明,東正教才是比基督教更加優秀的宗教。
因為以上種種原因,俄羅斯民族自從成立自己的國家開始,就始終沒有停下對外擴張的腳步,要么就是在擴張的路上,要么就是在準備擴張。
近代中俄的“恩怨情仇”
自從滿清王朝于1840年被英國打疼以后,西方列強就像泄閘的洪水一般涌入中國,紛紛想在富裕但羸弱的中國分一杯羹,沙俄也位列其中。
中國在近代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沙俄沒少參與對中國的瓜分。
起初沙俄趁我國對付英法等國之時,總試探性地占領中國北方的領土,后來在庚子國變時直接參與到八國聯軍的隊伍里,向中國發起進攻。
沙俄在庚子國變中作為勝利者享受到種種利益之后,還并不滿足,又開始對中國唐努烏梁海地區的富饒土地虎視眈眈。
雖然血盆大口已經張開,但是沙俄多年中一直沒敢明搶,而在等待一個更好的機會,以便輕易地把這片土地奪走。
1912年沙俄終于等到了機會,中國的滿清王朝在這一年覆滅,政權的更迭造成整個國家的混亂。
沙俄趁亂裹亂,直接跑到唐努烏梁海地區扶持自己的傀儡勢力,并一本正經地宣布該地區在沙俄的支持下獨立。
此種赤裸裸侵犯主權的行動,遭到了當地人民的廣泛反抗。
此時沙俄也不再偽裝,直接露出貪婪的面孔,呲出兇狠的獠牙,派兵強行開進這一地區,就此引發了當地人民艱苦卓絕、曠日持久的反侵略斗爭。
當地人打不過沙俄軍隊,開始向中國方面求援。
當時中國的政局尚且處在混亂之中,內外交困的狀態下根本就無法向該地區派出像樣的官兵,只能一邊表示抗議一邊等待收復該地區的機會。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不僅向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還向中國帶來了收復唐努烏梁海的機會。
趁俄國國內處于混亂之際,中國方面瞅準時機,直接出兵該地區,勢如破竹披荊斬棘,一鼓作氣把大毛趕了出去。
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歡呼雀躍,終于又可以安詳地生活在這片土地,可是這種安定并沒有持續多久。
彼時中俄兩國力量此消彼長,等俄國人緩過勁來成立了新的國家蘇聯,就又組織起來了龐大的軍隊。
蘇聯紅軍不顧唐努烏梁海自古屬于中國的事實,宣布要讓該地區獨立。
中國自然是不答應,但又不得不顧及蘇聯當時強大的軍隊,于是只能委曲求全地和蘇聯談判。
在談判桌上我方代表堅決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在蘇聯的威逼利誘下毫不動搖,堅決要求唐努烏梁海不能獨立。
蘇聯人見談判無法達到目的,就開始動起了歪腦筋。
什么時候能夠收回?
1920年前后,蘇聯一股殘留的保皇黨部隊逃亡到了海努烏梁海境內,在當地駐扎了下來。
蘇聯軍隊馬上意識到擴張領土的機會來臨,于是以“剿滅白黨”為借口,將部隊開進了海境。
按理說這種事情應該由中國自己來處理,因為不到萬不得已不應該讓外國軍隊進入中國領土。
可是當時的北洋政府實在無力顧及遠在北方邊境的這種動亂,于是干脆就直接交給了蘇聯來自己處理。
可就是因為北洋政府的這種姑息,讓中國再次葬送了海境這塊富饒的土地。
蘇聯在剿滅白黨之后,并沒有離開海境,而是開始耍起了賴皮,將部隊一直無限期地駐扎在了這里。
任憑中國方面怎么責令其離開,他們都總能以“肅清白黨殘余,維護地方安全”為借口,繼續霸占著海境的土地。
此時中國方面知道上了蘇聯的當,可是也無能為力,國內尚且動蕩不安,沒有人會想著去和蘇聯對抗。
中國的無動于衷讓蘇聯人膽子大了起來,明目張膽地開始推動海境獨立。
1921年,蘇聯在海境扶持的傀儡勢力正式宣布,“圖瓦人民共和國”正式宣布獨立,其土地面積有17萬平方公里,比15個香港還要大。
許多中國人怒發沖冠,為俄羅斯民族的這種行為感到氣憤,海境也有人因為反對獨立而走上武裝反抗道路。
但縱使經歷了流血拼殺,也沒能阻止“圖瓦人民共和國”的繼續存在。
后來蘇聯在1944年把這一地區并入蘇聯,蘇聯解體后,該地區又成為了俄羅斯聯邦的一員,名叫“圖瓦共和國”。
新中國成立后,有人主張應該尋找機會想辦法將海境收回。
但起初新中國依靠蘇聯的援助,后來和蘇聯關系惡化后,又長時間劍拔弩張隨時準備開戰,數十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蘇聯解體時,許多人認為收復海境的時機已經成熟,但當時已經進入和平發展的時代,作為大國的中國不能輕易使用武力。
況且蘇聯雖然解體,但是其獨立出來的國家依然有著不俗的軍力,一旦開戰尺寸很難把控,甚至可能引發世界大戰。
所以我國選擇以和平談判的方式推動海境問題的解決,這既符合我國的國家利益,也能保護百姓免在戰爭中遭到傷害。
結語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歷史遺留的領土問題向來都是非常復雜的一個問題。
其中涉及到國家軍事實力的演變、當地文化和人口的變遷,以及國際社會的影響,我國始終不會放棄對遺留問題的處理,但是很多時候確實需要足夠的耐心。
★★友情推介★★
“不向權貴唱贊歌,只為蒼生說人話”,景來律師向您真誠推薦友軍公號“醒腦閱讀”:有良知、不媚俗。相信我,點擊關注以下名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