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由王寶強、陳明昊主演的犯罪懸疑劇《棋士》正式開播,迅速霸占熱搜榜單。這部以“人生如棋”為隱喻的劇集,不僅因王寶強顛覆形象的演技引發熱議,更因劇情中兄弟對立的極致張力、人性掙扎的深度刻畫,成為觀眾口中的“年度話題劇”。然而,隨著劇集熱播,爭議也隨之而來——是演員的演技撐起全劇,還是劇本的邏輯漏洞拖了后腿?這場“演技與劇情”的博弈,或許正是《棋士》爆火的底層密碼。
一、 劇情高能:從“棋子”到“棋手”,小人物如何被命運推入深淵?
《棋士》以21世紀初的南方小城為背景,講述王寶強飾演的圍棋老師崔業因信用社搶劫案被劫為人質,被迫協助罪犯逃脫,從此人生軌跡徹底失控。他利用圍棋謀略策劃犯罪,從溫良教師蛻變為“犯罪天才”,而陳明昊飾演的警察哥哥崔偉則在情與法的撕裂中,對弟弟展開追捕。兄弟二人從血親走向對立,宛如棋盤上的黑白交鋒,每一步都暗藏人性抉擇的驚心動魄。
劇中,“狼和羊都是要吃錢的”等臺詞直指社會現實的荒誕,崔業從被動卷入到主動沉淪的轉變,既是被生活逼入絕境的小人物縮影,也是對“善惡邊界”的深刻拷問。
二、演技炸裂:王寶強撕掉“傻根”標簽,陳明昊貢獻教科書級對手戲
王寶強此次飾演的崔業,徹底顛覆了觀眾對他“憨厚樸實”的固有印象。從初期的木訥隱忍,到后期的陰鷙狠辣,他通過細微的表情變化和肢體語言,將角色內心的撕裂感演繹得淋漓盡致。例如天臺獨白一幕,他眼中含淚卻強裝鎮定,壓抑的憤怒與絕望令觀眾直呼“頭皮發麻”。
陳明昊飾演的警察哥哥崔偉同樣亮眼。面對弟弟的墮落,他既有作為執法者的冷峻,又有作為兄長的痛心,一場審訊室中“你也在籠子里”的沉默對峙,將角色內心的掙扎推向高潮。兩人的對手戲被網友評為“演技修羅場”,每一次交鋒都充滿戲劇張力。
三、 爭議焦點:是“神劇”還是“爛尾”?劇本邏輯遭質疑
盡管演員表現廣受好評,但《棋士》的劇本爭議不斷。部分觀眾指出,崔業從良民到罪犯的轉變缺乏足夠鋪墊,犯罪動機被簡化為“生活所迫”,顯得單薄;而兄弟反目的關鍵情節也被批“為沖突而沖突”,邏輯鏈條不夠嚴謹。例如,崔業首次協助罪犯逃脫的心理掙扎僅用幾場戲帶過,未能深入挖掘人性墮落的復雜性。
不過,也有觀眾認為,劇集的“黑色幽默”風格本就帶有荒誕底色,過于追求現實邏輯反而會削弱主題表達。正如監制韓三平所言:“《棋士》不是一部傳統罪案劇,它更像一面鏡子,照見每個人在命運棋局中的無奈與抉擇。”
四、社會共鳴:時代洪流下的“棋子”困境
《棋士》的深層價值,在于其對世紀初社會變革的隱喻。崔業的墮落并非偶然,而是底層小人物在金錢、權力擠壓下的必然悲劇。劇中穿插的市井生活細節——破舊的棋牌室、逼仄的家屬樓、掙扎求生的街坊——構建出一幅真實的社會圖景,讓觀眾在懸疑之外,更感受到時代的重量。
有影評人指出:“崔氏兄弟的對抗,本質是秩序與混亂的博弈。當規則無法保護弱者時,善惡的界限便愈發模糊。”這種對人性幽微與社會矛盾的探討,正是《棋士》引發廣泛共情的核心6。
《棋士》的熱播,再次印證了觀眾對優質國產懸疑劇的渴求。盡管劇本存在爭議,但王寶強與陳明昊的演技對決、劇集對現實與人性的深度挖掘,已足夠讓它成為一部值得討論的作品。或許正如劇中臺詞所言:“人生如棋,落子無悔。”——無論是演員的突破,還是劇集的成敗,這場“棋局”的每一步,都在為行業提供新的思考。
你認為《棋士》是“演技拯救劇本”的典型,還是“瑕不掩瑜”的佳作?王寶強的轉型是否成功?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