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春回大地,陽光普照,萬物復蘇,花草樹木在陽光的沐浴下蓬勃生長,而植物的生長離不開光合作用,以物擬人,應春時,得養生,補日曬,強健骨,骨骼的強壯也依賴于陽光照射,有著自己的“光合作用”,
今天,河南省中醫院骨病診療中心骨病一區史棟梁主任帶領大家揭秘曬太陽的補鈣過程,并幫助大家正確補鈣。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陽光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葡萄糖和氧氣的過程,而人類曬太陽補鈣的關鍵在于皮膚通過紫外線B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使骨骼變得更加強壯。
這兩者的共同點在于都需要陽光作為能量來源,轉化某種物質為身體所需。
所以說,曬太陽并不是說陽光直接把鈣送入我們的身體內,而是通過形成維生素D來促進鈣的吸收,以促進骨骼鈣含量的提高。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正確高效的補鈣呢?下面為您總結了科學日曬的注意事項。
時間選擇:春秋季陽光強度適中,選擇上午或下午日照充足時段,每日日曬20-30分鐘;夏季陽光強度高,需避開10時至15時強紫外線時段,時間縮短至15分鐘左右,避免曬傷;冬季陽光強度較低,選擇正午12時至15時為最佳窗口期,每日日曬30分鐘以上。其中,“影子法則”可以幫助大家選擇合適的日曬時間,當影子長度超過身高時,適合日曬,影子短于身高時,紫外線過強,需避開此時段。
暴露部位:優先選擇背部、四肢等血管豐富區域,這些部位每平方厘米含200-300個維生素D合成細胞,是手掌部位的10倍效率。曬背時陽光可沿督脈經絡滲透,促進經絡通暢。夏季:暴露手、腳、背部(避開臉部以防曬斑);冬季:暴露面部和雙手;春秋季節以個人舒適為宜,關鍵在于背部。
適當防護:佩戴墨鏡避免紫外線損傷眼角膜,兒童需佩戴太陽鏡; 及時補充水分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獼猴桃),減少黑色素沉積;皮膚發紅、刺痛時立即停止,查看是否曬傷;勿日曬后進行水浴,曬后毛孔擴張,冷水刺激易導致中暑或寒氣入侵。
協同補鈣:單一日曬對鈣補充不足時,需要結合多種措施。可攝入富含鈣的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深綠色蔬菜以及魚、蝦、貝類等;適當運動,每天步行4000到7000步或慢跑30分鐘,學習五禽戲、八段錦等功法,有利于促進骨質的提高。
誤區說明:防曬霜和玻璃均能有效的隔離紫外線,所以涂抹防曬霜和隔玻璃日曬均會降低日照補鈣的效率;曬太陽并不能代替鈣片,日曬只能促進鈣的吸收,缺鈣人群仍需進行鈣劑補充;不同膚色的人吸收紫外線效率不一,深皮膚人群黑色素可以有效過濾紫外線,降低維生素D合成效率,應適當延長日照時間。
科學曬太陽需兼顧“天時”(時段與季節)、“地利”(戶外直接暴露)、“人和”(個體差異與防護),激活“陽光維生素”的合成引擎,并搭配飲食與運動,才能最大化鈣吸收效果。
春夏季正是補鈣黃金期,建議每年春季進行骨密度與維生素D水平的檢測,低于正常值時及時就醫,保護骨骼健康,科學合理補鈣。(何開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