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詞的歷史中,有一個別樣的存在,她叫李清照。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里,李清照偏用自己的詩句,讓自己的名字與那些男子相提并論。
她既有“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羞澀。
也有“此花不與群花比”的傲氣。
更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豪壯。
可是,除此之外,李清照還有一個特別的性格特征,那就是“叛逆”。
01
狂 傲
李清照女士,傳世的詩詞并不算多,詞約50余首,文章尚不足10篇。
傳世詞章雖然不多,其水平卻相當之高,同時,爭議也很大。原因在于,李清照此人口氣非常之狂妄。
她曾經(jīng)寫過一篇小文章,文章題目叫《詞論》,全文不足800字,卻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論詞的專著。
在這篇小文章中,李清照娓娓道來,將后世被我們奉若神明的詩詞大家,挨著埋汰了個遍。
她吐槽的筆觸,先從李煜父子開始。眾所周知,李氏父子治國能力一般,但他們在詩詞界的地位,可謂泰山北斗,堪稱“千古詞帝”。
李清照說,他們寫的東西,句子雖然奇特,但正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絕算不上詩詞里的上品。
“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柳永的詩詞,傳唱度之高,可能沒有哪一個詞人可以媲美。李清照卻很毒舌地說:柳永的詞句俗不可耐。(雖協(xié)音律,而詞語塵下)
“一樹梨花壓海棠”故事的主人公,張先老爺子,平生愛美女、愛享樂,詩詞做得不多,卻以小令獨步天下。他的那句“云破月來花弄影”,可謂世人皆知。
李清照鄙夷地看了看這個好色的老頭,信手評價說:“偶有妙語傳世,但詩詞支離破碎,算哪門子名家?”。
歐陽修、晏殊、蘇東坡,算是“王炸”水準了吧?李清照評價曰:“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xié)音律”。
蘇軾都得到如此評價了,照李清照的標準,我們對王安石、曾鞏的作品,還能有所期待嗎?
李清照的意見是,完全不值得讀,王、曾二人,“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讓王、晏去作詞,只會叫人笑掉大牙)
她還嘲諷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貧家美女”,雖然漂亮,卻沒有富貴態(tài)。
從唐初至南北兩宋,但凡拿得出手的名家,幾乎被李清照給數(shù)落遍了。(她倒是沒有吐槽辛棄疾,考慮到兩人可能是老鄉(xiāng),李清照有可能網(wǎng)開一面)
她曾經(jīng)放言:“乃知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意思是:在座各位都不行,只有我行。
雖然后世總有人說,李清照未免有點狹隘了。
但人家就是有狂的資本啊!
02
喝酒 、賭博
如果只是叛逆到讀讀書、寫寫詩,那就不是才女李清照了。她跟很多偉大的詩人一樣,喜歡喝酒。
風流總是和酒分不開,不過大家都以為這是男人的事情。
但李清照不僅喝酒,還經(jīng)常喝得找不到東南西北。
還是少女時,經(jīng)常喝到連回家的路都找不到: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丈夫不在家,思夫心切,喝酒: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到了老年,漂泊流離,更要喝酒: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賞花時,更不能無酒。
菊花開了,喝酒:“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茶花開了,喝酒:“金尊倒,拼了盡燭,不管黃昏”;
梅花開了,喝酒:“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喝酒的理由,只要找,從來都會有的。不僅要喝,還要宿醉不醒: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除了喝酒,李清照還賭博,而且成性。
北宋滅亡后,為了躲避金兵的圍攻,李清照跟著宋朝的皇帝、達官貴人們一起逃難。就在兵荒馬亂的時候,李清照也念念不忘賭的事兒。從逃難的船上一下來,剛剛租了臨時的房子安頓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把賭具找出來,賭一把再說,這賭癮還真不小。
她流傳后世的文章非常稀少,但關(guān)于賭博打馬戲的就有三篇。自己在序言中寫道:
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自南渡來流離遷徙,盡散博具,故罕為之,然實未嘗忘于胸中也。
更不忘炫耀吹噓自己在賭博事業(yè)中的貢獻:使千萬世后,知命辭打馬,始自易安居士也。
03
叛 逆
李清照實在太出名了,連最頑固的學究,也不得不承認:
“雖欲掩其名,不可得耳。”(我也想“封殺”她,怎奈其名氣太大,本人做不到啊)
李清照如果看到這句話,應(yīng)該會回應(yīng)給對方一個白眼:我就喜歡你們既趕不上我,還恨得牙癢癢的表情。
她真的從來不在乎別人的意見。“叛逆”兩個字,是印刻在李清照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
當“叛逆”與親情、愛情發(fā)生矛盾時,很遺憾,這兩種情感,也要為“叛逆”讓路。
眾所周知,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之間,是真正的愛情的結(jié)合。畢竟,李家和趙家,原本就是政見不合的政敵。如果從家庭考慮,他們不應(yīng)該走到一起。
李清照新婚不久,她的父親即因與蘇軾的關(guān)系,被列為“黨人”而遭到革職。女兒并沒有袖手旁觀,她積極向公公尋求幫助,然而,卻吃了閉門羹。
坦率地說,公公坐視不理,雖然不近人情,也可以理解。因為,政敵面前沒有親情。叛逆的李清照,卻不能理解,她甚至作詩諷刺:
炙手可熱心可寒,何況人間父子情!
在恪守婦道的封建王朝,對公公橫加指責,這就是一種“叛逆”。
家難,偏偏又逢國破。金兵大肆入侵,北宋王朝一路南奔,最終偏安東南一隅。
李清照只好南下逃亡。大量的金石文物,無法帶走,鎖在青州10間房子里。不久青州發(fā)生兵禍,文物毀于一旦。
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15車文物則隨李清照南下,卻在途中遺失大半,叫她心痛不已。
此時的趙明誠因奔母喪,任江寧知府。
一天,屬下報告說有人要發(fā)動叛亂。趙明誠似乎并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也沒有做任何準備。倒是屬下主動做了必要的安排。
當天晚上果然有人發(fā)動兵變,幸虧下屬早有防備。叛亂平息后,下屬進府衙找趙明誠匯報情況,卻發(fā)現(xiàn)他早已用一根繩子將自己吊下城墻逃跑了。 李清照南下和趙明誠匯合,一同前往江西。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這是對古時女子的寫照,時代也沒有賦予女子憂國憂民的使命。
何況在亂世,身為弱女子,活著已屬不易,哪里還會顧及其他。李清照偏偏不,不僅憂國憂民,還讓堂堂男兒汗顏。朝廷軟弱,不思進取;丈夫同樣怯懦,臨陣脫逃。
李清照悲憤難當。走到烏江時,看到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觸景生情,心潮激蕩,隨口吟出《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讓站在身后的趙明誠羞愧難當。
加上背井離鄉(xiāng),四處逃難。趙明誠抑郁成疾,不久病死在今天的南京。
從此,李清照獨自一人在南方漂泊流離,但依然心系家國:“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李清照的才華,李清照的家國情懷,李清照的膽魄骨氣,足以讓那個時代失色,風流無二。
趙明誠死后,李清照孤苦無依。49歲時,再嫁張汝舟。
張汝舟是個偽君子,娶李清照,一是為了李清照的姿色,二是為了她的才名。
娶到李清照,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三是為了李清照的文物古籍。
結(jié)婚以后,張汝舟發(fā)現(xiàn)李清照的大部分文物古籍已經(jīng)遺失,剩下的又被李清照視若生命,不肯相讓。他立馬原形畢露,時常對李清照拳腳相加。
驕傲了半生的李清照如何能夠忍受這般屈辱?她要休夫。
在當時,守寡女子再嫁,已經(jīng)是傷風敗俗;休夫,更是天大的笑話。宋朝律令規(guī)定:女子要休夫,無論對錯,都要坐牢三年。李清照寧愿坐牢三年,寧愿受世人譏笑,也要擺脫張汝舟。
張汝舟曾經(jīng)在科舉考試中舞弊。李清照就告發(fā)他欺君,同時要求解除婚約。結(jié)果張汝舟獲罪下獄,自己也進了監(jiān)牢。好在有好友搭救,九天之后,得以重獲自由。
再嫁至離異,為時不過百日。在當時的社會風俗中,再嫁繼而離異,舉止確實驚世駭俗,這種行為方式,恰恰與李清照的個性相一致,是她堅定強大內(nèi)核的投射。
寫最清新的詩,喝最濃烈的酒,撩最暖的漢,撕最渣的男,活最真的自己。
這樣的女人多么可愛又可貴。
李清照的一生不平則鳴,慷慨桀驁,她以燦爛的詩詞和獨特的個性為自己在中國文學史上掙得一席之地。
無論滄海桑田如何轉(zhuǎn)換,都掩蓋不了她光芒萬丈的才情,如一盞孤燈,高懸在千年歷史的天空。
◎本文參考:“唐詩宋詞古詩詞”,圖源網(wǎng)絡(luò),圖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