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民航局發布了《2024年全國民用運輸機場生產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24年,我國境內運輸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4.6億人次。隨著運輸規模不斷擴大,旅客出行需求也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為了給中轉旅客留下美好的航空出行記憶,機場和航空公司不斷對相關服務產品進行更新換代。3月9日,東航在北京大興機場推出“一票到底、行李直掛”的跨航企中轉服務;4天后,成都雙流機場又以“巴適空港”品牌推出包含免費觀光服務的中轉禮包……越來越多的中轉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為民航旅客精心打造了“零障礙”的中轉體驗。
便捷中轉:告別“人在囧途”
在機場航站樓內,不時能看見這樣的景象:氣喘吁吁的旅客拖著行李箱值機、安檢,隨后步履匆匆地直奔登機口。如果行程涉及國內中轉或者國際中轉,流程就更為復雜,旅客不僅要等待托運的行李,還可能要進行二次托運和安檢……事實上,旅客的中轉難題始終是民航服務的核心關切,各大機場和航空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創新推出系列中轉產品,使旅客告別“人在囧途”。
為了讓旅客擺脫行李“搬運工”的窘境,目前大部分中轉產品都包含行李直掛服務。這意味著旅客可以直接在最終目的地提取行李,無須中途進行二次托運,實現了輕裝出行、解放雙手。前幾天,長沙機場升級“經長飛”中轉服務,為旅客打造暢行中轉體驗。根據同航站樓、跨航站樓等不同場景,長沙機場分類優化中轉流程、設施設備和人員配置,“經長飛”的中轉旅客在現場即可申請行李免提。
面對即將到來的新航季,廈門航空的國際航線也同步更新了中轉服務。據悉,從澳大利亞悉尼、墨爾本出發的旅客,在廈門機場中轉當日或者次日乘坐廈門航空國內/國際航班,無須中途提取托運行李,在始發站即可實現“一次辦理,一票到底”,將托運行李直掛目的地。
行李轉運要穩,旅客轉運也要快。對中轉旅客來說,減少等待時間是提高出行滿意度的重要條件。那么,最短銜接時間究竟能有多“短”?2024年底,杭州機場正式啟用國際轉國內中轉廳和國內轉國際中轉廳。在中轉廳啟用當天,7位從阿聯酋迪拜飛來的中轉旅客乘坐國航CA762航班抵達杭州機場,通過T4航站樓的國際轉國內中轉廳,不到40分鐘就完成了所有出入境手續,并分別飛往深圳、煙臺、汕頭等城市。
2024年底,杭州機場正式啟用國際轉國內中轉廳和國內轉國際中轉廳。(杭州機場供圖)
但如果旅客購買的是非聯程機票,非聯程航班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提供行李直掛服務,而且在國際轉機時旅客必須按要求辦理過境簽證,需要預留中轉銜接時間。一般來說,國內航班中轉建議旅客預留至少2小時,國際航班中轉建議預留至少3小時,以免耽誤行程。
近年來,無紙化出行、無感通關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旅客中轉效率。自深圳機場在行業內首推“一證(碼)通行”以來,旅客在登機口通過“刷臉”就可以實現快捷登機。同時,深圳機場還建立了國際中轉國內通程航班行李全委托檢查模式,推動國際轉國內通程同樓中轉MCT(最短轉機時間)縮短至110分鐘,使旅客乘機更省心。
從行李直掛到無感通關,各地的智慧機場不斷為中轉出行賦能,沒有二次托運、漫長等待,讓旅客卸下奔波之重、享受中轉坦途。
增值服務:讓等待成為旅行體驗的一部分
當中轉效率不再成為中轉流程的制約因素時,如何讓旅客的等待時間變得更有價值,成為民航服務中轉旅客的又一個新課題。目前,大部分中轉航班的等待時間較長,這讓不少旅客望而卻步:如果遇到隔夜中轉怎么辦?中轉等待時間過長該如何打發?從機場到景點的距離是否很遠?隨著航旅融合的深入發展,機場和航空公司充分考慮旅客的不同出行需求,其推出的中轉產品更加多樣化,從而使旅客中轉的等待時光更加愜意。
文旅融合的中轉服務產品為民航旅客帶來了全新出行體驗。“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前夕,成都雙流機場推出“川美快線”服務產品,針對經雙流機場中轉且購買了商務快線往返機票的旅客,提供成都市區或雙流區文旅點位的免費“打卡”服務。旅客可以在中轉或候機的閑暇時間,乘坐專車前往指定景點,聆聽專業講解,深入體驗當地文化,實現“中轉即旅游”。如果在小紅書平臺上搜索,您還能看到不少旅客發布的中轉成都的“打卡”攻略,如“成都中轉22小時能做什么?”“成都天府機場免費過夜指南”“轉機攻略,沉浸式看大熊貓”等。
與這種“微旅游”產品類似,不少機場和航空公司結合地方文旅特色,為中轉時間較長的旅客提供“短途旅行”服務。昆明機場依托“經昆飛”中轉服務品牌,推出了“中轉+文旅”產品。其中,為中轉時間在4小時以上的旅客提供的城市觀光服務頗受青睞。目前,昆明機場已為旅客精心打造了機場至官渡古鎮、翠湖公園、斗南花市等多條城市觀光路線,涵蓋市區知名歷史文化街區、商業美食聚集區以及亞洲最大的鮮花交易中心——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等,旅客可根據行程安排和個人喜好,自行選擇適合的觀光路線。
在中轉等待過程中,也有不少旅客傾向于安靜休息或者完成工作,機場和航空公司同樣考慮到這一需求,加大了夜間中轉休息廳的建設力度。北京大興、上海浦東、上海虹橋、成都天府、廣州白云等機場都設有旅客中轉休息區,配備了商務辦公臺、沙發座椅等設施,方便旅客中轉停留或過夜休息,并提供小食、充電等貼心服務。從日本名古屋中部機場飛抵上海浦東機場中轉的一位旅客告訴記者:“中轉休息室很寬敞,12時人不多,而且整個環境寧靜有序。”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則于近日啟用了“中轉旅客服務通”微信小程序,旅客可以通過小程序預約免費中轉休息室、免費住宿、免費餐食和免費行李寄存等服務。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在航站樓內設立了中轉聯運休息廳(青島膠東國際機場供圖)
機場和航空公司通過上述這些增值服務,使原本單調的中轉等待過程煥然一新,打造了與眾不同的旅行體驗。無論是文旅融合的中轉服務,還是舒適便捷的中轉休息區,旅客都能在其中感受到航企的關愛,使候機等待也成為旅行體驗的一部分。
出行指南:選擇中轉方式的最優解
隨著旅客打發中轉候機時間的方式越來越多樣,“中轉式旅行”進入大眾視線,掀起了一波不小的熱潮。所謂“中轉式旅行”,是指通過選擇時間、價格合適的中轉機票,將中轉城市作為其中一個旅行目的地。因其具備票價更低、時間更靈活等優勢,備受年輕旅客青睞。這也恰恰凸顯了“中轉式旅行”的靈活性,旅客可以一次出行,玩轉兩三個城市,可謂一舉多得。那么,在中轉產品日益豐富的當下,旅客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中轉路線呢?
東航在大興機場推出中轉旅客航班“互通互辦”服務(東航北京分公司供圖)
“不是直飛買不起,而是中轉更有性價比”。與直飛航班相比,中轉機票通常能為旅客節省30%~50%的費用。此外,一些航空公司還會在特定時段提供價格優惠的中轉機票,進一步降低旅客的旅行成本。對想要節省出行費用的旅客來說,可以通過航空公司網站和在線旅游平臺(OTA),選擇最劃算的中轉路線。
“中轉式旅行”不僅可以節省機票費用,還能通過增加中轉城市的觀光項目,進一步提升旅行體驗。例如,前往東南亞地區的旅客可以選擇在成都機場中轉,順道游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錦里古街、寬窄巷子等;而前往歐洲的旅客則可以在阿聯酋阿布扎比中轉,體驗“沙漠明珠”的奢華與神秘。這種“一程多站”的旅行方式,不僅增加了旅行目的地的數量,還能讓旅客以更低成本體驗更多元的文化和風景。
濟南機場中轉服務(濟南機場供圖)
如上所述,民航旅客可以通過靈活的航班組合和空地聯運等方式優化行程安排,大大減少中轉過程中的繁瑣手續,使“中轉式旅行”成為可能。一些在線旅游平臺(OTA)也為旅客提供了豐富的中轉方案,有助于旅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航班組合。此外,機場和航空公司聯合12306等平臺推出的空空中轉、空鐵聯運等服務,使旅客的中轉選擇更加多元。這些平臺的比價功能,能讓旅客輕松比較不同中轉方案的價格和時間,從而選擇最省事、省心和滿意的出行方式。未來,隨著“無憂中轉”網絡不斷完善,旅客的出行選擇將不再受限于機票價格,而能夠以個性化需求重新定義空中旅程。
當“囧途”變“坦途”,“等待”成為“體驗”,逐步升級的中轉服務將為旅客留下全新的出行記憶,使候機時光也成為旅行體驗的一部分。有時候停留不是終點,而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當您下次規劃行程時,不妨多看一眼航企的中轉服務方案——不僅能省下真金白銀,更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旅途驚喜。(中國民航報 記者教欣銘)
編輯|張 彤
校對|張 薇
審核|程 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