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發生7.9級地震,云南西雙版納、德宏、臨滄、大理等地震感強烈,高樓劇烈晃動,甚至還有部分年久老屋倒塌。
還有貴州、廣西等地,也有較為強烈的震感反饋。
這場發生在異國的強震,震中距離中緬邊境線最近約294公里,按理說,本不應該有如此大的震感,這其實與本次的震源有關。
地震除了按等級劃分外,也會通過震源深度,劃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三個類型。震源越淺,震感越強,對地面建筑的威脅越大。
比方說當年的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之所以地震波及范圍廣、破壞力強,就是因為屬于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分別是14千米與11千米。
這一次緬甸地震,震源深度僅30千米,同樣屬于淺源地震,能量釋放更集中,震動直達地表僅需數秒。
而且云南震感強烈的西雙版納、德宏等地,均坐落于新生代形成的斷陷盆地,這些由河流沖擊形成的松軟沉積層,當地震波從堅硬基巖傳入松軟土層時,波速驟降導致能量聚集,也會讓本應輕微晃動的震感,變得異常明顯。
除此之外,地震等級每增加一級,所釋放的能量就增大約32倍,影響范圍也會呈指數級擴大,像7級地震的影響半徑,就可達200公里,如果再加上地形介質的影響,波及范圍會變得更大。
這場跨國地震的發生,再次揭示地球村的地質命運緊密相連,了解我們腳下土地的躁動基因,既是對自然的敬畏,更是從科學角度,去進行防災減災。
最后愿受災地區人民,能夠早日重建安寧家園,愿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