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又是一次超人式的漂亮撤退,坐收190億美金,李嘉誠的港口大買賣,眼看就要塵埃落定,誰料想劇情突變。
香港特區政府竟意外出手,第一時間接洽長和,地產大亨李嘉誠這次真的踢到了前所未有的硬茬?
港府雷霆反應
港口出售進入倒計時,大家都在等著看這事的后續發展,港媒的一起報道,卻揭示出香港特區政府那邊,展現出出乎意料的敏感和速度。
起初很多人以為,政府的介入,可能是在3月18號特首李家超公開表態之后。
但其實根據港媒《南華早報》的消息,事情發生后沒多久,也就是3月4號那天,港府就第一時間聯系了長和集團。
要知道一般這種大型商業交易,政府通常都是事后諸葛亮,等塵埃落定了才出來表個態的。
但這次港府竟然在交易公告剛出來的時候就立刻介入,這動作確實讓人有點吃驚,也讓人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
說起來港府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外界的預期,一位港府的消息人士就透露,從3月4號開始,港府就和長和集團保持著聯系,一直在商討合理的解決辦法。
到3月27日這事還沒個結果,所以說怎么才叫合理,這里面就充滿了想象空間了,3月18號特首李家超在面對記者詢問的時候,也公開回應了這件事。
他表示社會各界對這筆交易的關切值得重視,港府已經要求外國政府為香港企業提供公平的營商環境,同時反對用脅迫手段。
還不忘強調一句:任何交易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港府會依法依規處理,這番話聽起來沒什么,但細品之下,卻暗藏玄機。
社會關切、公平營商環境、反對脅迫、依法依規,每一個關鍵詞,似乎都在暗示,這樁交易恐怕不僅僅是商業那么簡單。
李嘉誠進退兩難
這下李嘉誠和他的長和集團,恐怕是騎虎難下了,本來以為就是一筆普通的資產出售,沒想到卻捅了馬蜂窩,引來了各方的高度關注和強力干預。
現在的情況是交易要繼續推進,來自中國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港府也明確表態要依法依規處理。
如果硬著頭皮往前沖,搞不好會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生意做不成,還會得罪中國這邊,那可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最直接的信號就是彭博社3月27號爆料的小道消息:中國已經要求國有企業暫緩李嘉誠家族關聯企業開展新的合作。
雖然這消息還沒得到官方證實,但空穴不來風,這背后透露出的意味,已經足夠讓人警醒了,如果國企都開始避嫌,那其他的民營企業,肯定也會更加謹慎。
到時候李嘉誠家族的企業,在中國的生意,恐怕就要涼涼了,用網絡流行語來說,這就是李嘉誠要硬剛,結果一腳踢在了鋼板上。
但如果現在急剎車,放棄這筆交易,那也不容易,一方面230億美元的真金白銀,誰舍得輕易放棄,另一方面美國那邊,特朗普都公開點贊了。
如果這時候突然變卦,豈不是讓美國方面很沒面子,按照商業慣例,合同里肯定會有違約條款,如果單方面終止交易,搞不好還要賠償巨額違約金。
正如法律界和政治界的分析人士所說,李嘉誠現在是自己把自己逼入了死胡同,進退兩難,無法全身而退。
真是機關算盡太聰明,不知道這位縱橫商界多年的超人,這次要如何化解眼前的危機?
香港營商環境要變革?
李嘉誠這次賣港惹出的風波,其實不是孤立事件。
一直以來香港商界奉行的在商言商、悶聲發大財,似乎成了過去式,在全球局勢動蕩不安的今天,純粹的商業已經行不通了。
大型商業活動,尤其是涉及戰略資源的,很容易被放到政治和國家安全的環境下。
其實早在幾年前,“成都捂地風波”就已經有了教訓,可惜有些人可能還沒聽明白。
時間回到2020年,成都政府一紙禁令,直接點名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原因是捂地、捂盤。
簡單說就是拿了地皮卻不好好開發,囤著不賣,人為制造房源緊張,抬高房價。
成都金融城那塊核心地段,李嘉誠2004年就拿下了,結果十幾年過去了,地還是那塊地,開發進度慢得讓人急,簡直是十年磨一盤。
成都政府忍無可忍直接出手,禁止高新區內的金融機構給和記提供任何新增融資和貸款,連資產重組的路子都給堵死了。
成都也成了全國第一個敢公開向李嘉誠發難的地方政府。想想看2020年成都捂地事件,跟今天賣港風波,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處,表面上看,一個是土地開發,一個是港口買賣,領域不同。
但本質上都是李嘉誠的商業行為,和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政策導向,甚至國家利益,產生了某種程度的摩擦或者說不協調。
成都捂地損害的是地方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和民眾的居住權益,而這次賣港涉及的可是國家戰略安全和全球經濟命脈。
兩次事件雖然程度不同,但都能看得出來,一旦觸碰到政策紅線或者國家利益的敏感點,就會毫不留情地出手糾偏,成都捂地的金融限制,可以看作是對李嘉誠的一次懲戒。
而今天的港府介入,恐怕更是更高級別的提醒,新常態已經不是未來時,而是現在進行時。在這個新常態下,香港的企業家們,必須拋棄老舊的思維模式。
重新審視商業政治、企業利益國家利益的關系,要學會更加平衡各方訴求,才能在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中,保住基業長青。
結語
李嘉誠賣港風波,可能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類似的商業事件可能會越來越多,香港的商界,也需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摸索出新的生存和發展之道。
這場風波最終如何收場,李嘉誠又如何應對,大家也不妨等著看,但可以肯定的是,香港的營商環境,可能真的要變天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