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錯失了自己主動撤銷港口交易的窗口期,國家已經要介入審查。
以后即便他停止了交易,公眾也知道不是他自愿的,聲譽上也無法挽回。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于2025年3月28日發布的回應,長和集團(CK Hutchison Holdings Ltd.)計劃于4月2日前與貝萊德簽署涉及巴拿馬港口的交易協議,市監總局明確表示將依法對其進行反壟斷審查。
這一表態表明,即便交易主體和資產位于海外,中國仍可以基于特定法律框架介入審查。
那么,港口交易為何需要通過反壟斷審查?
港口作為全球貿易和物流的關鍵節點,其控制權變更可能對相關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具體到反壟斷審查的必要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①市場集中度提升的風險:
長和出售的43個港口(包括巴拿馬港口)遍布23個國家,若貝萊德通過此次交易顯著擴大其在全球港口運營或相關物流市場的控制力,可能導致市場集中度提高,削弱競爭。
例如,貝萊德若與其他港口運營商(如馬士基或中遠海運)存在關聯,交易可能間接影響中國企業參與的航運和物流市場的競爭格局。
②對中國相關市場的潛在影響:
雖然交易資產位于海外,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其進出口貨物高度依賴國際港口網絡。
巴拿馬運河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是中國貨物通往美洲的重要通道。
若貝萊德掌控相關港口后調整運營策略(如提高費用、優先服務特定客戶),可能增加中國企業的物流成本,間接影響中國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
③上下游產業鏈的牽連:
港口交易不僅涉及港口運營本身,還可能影響航運、倉儲、供應鏈金融等上下游市場。
長和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港口業務雖未包含在此次出售中,但其全球業務布局與中國市場緊密相連。
市監總局可能擔心,交易后長和與貝萊德的合作或資源重新配置,會對中國境內的港口競爭格局產生連鎖反應。
反壟斷審查背后其實有著更廣泛的考量。市監總局強調“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表明審查不僅限于經濟層面,還可能涉及社會層面考量。
巴拿馬港口的戰略價值不言而喻。
若美國資本通過貝萊德掌控這些資產,可能成為對中國經濟遏制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中美地緣博弈加劇的背景下。
反壟斷審查在此可能成為一個工具,用以評估交易是否威脅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香港大公報及此前官媒對交易的批評(如“背叛國家利益”),反映了社會對李嘉誠家族此舉的強烈關注。
市監總局的審查回應了公眾期待,表明國家在敏感交易上不會缺位,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審查不僅是技術性程序,也承載了保護國家利益、回應公眾關切的功能。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李嘉誠已經沒有了選擇。
希望他能夠主動的終止這項交易,將國家利益放在腦海中。
不要忘了他現在的財富和地位,不僅來源于自己的努力,還來源于時代的紅利以及國家的幫助。
沒有國家,企業家根本沒有立足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