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到底該不該雙休?
最近兩會之后,全國各地的高中開始陸陸續續執行雙休了,盡管目前很多地方依然存在執行不徹底的情況,但是好歹還在向前推動。然后接下來比較扎心的問題來了,高中到底該不該執行雙休呢?
先給客觀認知答案,其實高中本就是雙休的,從30年前的1995年5月1日全國開始執行雙休休假制度的時候就開始了。當然這是理論上的;然后從我個人的理解來看的話,高中其實就應該雙休,只是在最近十幾年中,被校方、學生和學生家長三方搞得越來越內卷了。為何這么說呢?
筆者如今也是將要奔四的人了,也算是85后了。還記得在我們以前上初中和高中的時候也有補課。第一個補課就是初二完后,準備上初三的時候,學校給補1個月的課。初三的寒假又補了10天的課。然后在整個初三階段,周末兩天也就是周六補課。而這一切的目的就是為了沖擊中考;而高中補課也是集中在高二完后,類似于初三階段。當時初三和高中補課的一切目的,都是為了沖一個中考和高考的好成績。
某種程度上來說,內卷從我們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但是確實沒有如今這么嚴重。為何這么說呢?因為我們國家一直到現在,就是執行的九年義務教育。而我們那時候,學生求學的棄上率也是很高的。在初三開始的那個節點,學校就人為將班級開始分為快慢班,快班的學生去沖擊中考和高考;而慢班的學生大概率就是為了混一個初中和高中的畢業證,然后就很樂此不彼且很愿意的早出社會就業了。那時候差班的學生的選擇,在學校分流的大框架指導下,都是自愿性在初中或高中就出社會就業。就算是快班的學生,在家庭經濟條件受限,以及社會環境的誘惑之下,棄上率也是比較高的。所以就我們那時候來說,整個初中和高中,由于學生本身棄上率的存在,也就使得在求學的這條路上,并不十分的內卷。
但是如今20多年過去了,再看看我們新生代的學生呢?初三畢業之后,在五五分流的高職分流的大框架指導下,基本上自己的娃學習成績再差,也要上個中專。目前在整個社會上,幾乎很難遇到初中畢業就出社會的學生了。可以這樣理解吧,每年高中生和中專生的入學人數,幾乎就等同于曾經某年的出生的人口人數;也就是意味著一半的學生去上中專,一半的學生去上高中。至于中專在以后的就業和升學這快,靈活度比較大。反而是中專在執行周末雙休的狀況算是比較好的;
而在周末雙休這塊執行不好的重災區也就是高中了。于是就有了這個邏輯,能上985高校的學生分要去沖清華北大;211高校的分要去沖985高校;一本分要去沖211高校;公辦二本的分要去沖公辦一本;民辦二本的分要去沖公辦二本;專科的分要去沖本科的層層內卷現象。于是就補課來說,從到了上高三才補課,開始往下逐漸內卷到高二、高一開始補課。甚至內地很多重點高中,連娃們初三畢業后的暑假都不放過,硬是在中考招生后,切掉娃們至少一半的初三暑假來補高中的課。高中內卷如此,也就有了學生和家長以此為榮、樂此不彼的主動跟風。可憐天下父母心,學生和家長的這樣的做法到底對不對呢?于是就有了家長們最為護犢子的回答,要創造條件,多給孩子一次機會!但是我想說的是,這個殘酷的社會哪里有那么多機會?很多事情過了也就過了。工作如此,學習也是如此。
比如就拿中考和高考來說吧,客觀說曾經的中考制度下,雖然也有漏掉潛力學霸的漏網之魚,但是基本上還是將90%的潛力學霸,通過中考還是初步甄選出來了。到了高中,經過幾次考試之后,每個學生到底是幾斤幾兩,學生自己也算是比較清楚了。很多內卷補課其實做的就是無用功,就是為了滿足家長和學生盡可能分往前沖一沖的無知心理。放在幾年后,再回頭總結的話,這里的絕大部分的曾經努力,幾乎就是徒勞!但是曾經不計血本的投入還是花了,而且大概率花的就是冤枉錢。
綜合來說,如今上面開始推行高中雙休制度,本就是回歸到1995年5月1日就已經開始的國內全面雙休制度。只是最近10幾年來,社會各行各業的嚴重內卷蔓延到高中,使得原本的高中雙休失去了自己本來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