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熱下寒”是中醫的一種證候表現。從生理角度看,人體正常情況下是陰陽平衡、氣血通暢的。但當出現“上熱下寒”時,意味著這種平衡被打破。
1、“上熱”主要表現為上部出現熱證,如口干口苦、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目赤腫痛、心煩失眠等,多與心肝火旺有關。
2、“下寒”則體現為下部呈現寒證,常見癥狀有腰膝冷痛、下肢怕冷、大便溏泄、小便清長、宮寒痛經等,多因脾胃虛寒、腎陽不足所致。
3、一方面,飲食不節是常見因素,如長期過食辛辣、油膩食物,易助火生熱,損傷脾胃陽氣;另一方面,情志失調,如長期焦慮、抑郁等,也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引發陰陽失調。
因此,北京勁松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科建議:清上溫下、引火歸元,可以通過調理臟腑功能,恢復陰陽平衡。同時,生活中也要注意飲食均衡、規律作息、保持心情舒暢,以輔助調理“上熱下寒”的體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