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深夜至次日凌晨,邵東市自來水公司維修部搶抓居民用水低谷時段,對金龍路與東風路、金龍路與人民路兩處DN400老舊蝶閥實施連夜更換。這一“置換”工程的成功啟動,標志著我市供水基礎設施安全性、穩定性、智能化升級邁出關鍵一步,也為后續城區同類閥門改造提供了示范樣本。
老舊閥門隱患重重,科學施工力保民生
公司分管維修的寧斌介紹,此次更換的兩臺蝶閥已“服役”多年,因材質老化、閥板邊緣腐蝕導致閉合不嚴,不僅影響區域供水調度精準性,還可能因閥體銹蝕和壓力波動導致水質渾濁等問題。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周邊3萬余戶居民生活的影響,公司采用“分段閉水、錯峰銜接”作業模式,將施工窗口嚴格控制在凌晨0點至6點的用水低谷期,并通過智能監測系統動態調控相鄰管網壓力,確保未施工區域持續穩定供水。施工期間,周邊區域未出現大規模停水或水質異常情況。
“立體督導+群眾參與”,打造陽光民生工程
公司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踐行“戰斗堡壘”前置和“戰斗壕溝”深挖,由黨總支書記、經理牽頭,黨總支委員、分管副經理具體負責,成立專項督導組,輪流駐守施工現場。針對管材質量、施工精度、規范操作及安全保障等關鍵環節和要素,建立“雙人復驗”機制。更引人注目的是,項目組主動邀請周邊熱心居民代表組成監督小組,全程參與閥門密閉性壓力測試、供水質量等驗收流程。“能親眼看到新閥門安裝的每個細節,我們對用水安全更放心了。”參與驗收的社區居民劉先生表示。這種“專業監管+群眾監督”的雙重保障模式,是在前不久和平街等老舊管網改造推行的零距離溝通、零噪音擾民、零障礙出行“三零工作法”的基礎上,民生工程推進的創新標配。
三年更新計劃擬啟動,智慧水務將再度提速
以此次改造為契機,邵東供水《城區供水關鍵節點改造三年行動方案》正緊鑼密鼓地籌備中。所需專項資金將分批次籌集到位,視到位情況分階段安排對城區“服役”超15年的老舊和失效閥門,以及鍍鋅管、灰口鑄鐵管和自應力砼管等進行更換升級。新管網和閥門等配件將全面采用國內先進的抗腐蝕材質,并加裝壓力、流量和水質在線監測裝置,實現智能精準控壓和DMA分區主動漏損管控。
據現場施工員寧高陽介紹:“公司將持續聚焦群眾‘安靜用水’的隱性需求,用管網‘微改造’托起民生‘大幸福’,力爭2027年底建成全域智慧供水感知網絡。”此次深夜攻堅不僅展現了邵東供水作為民生公益部門“把麻煩留給自己,把便利送給群眾”的服務理念,更通過技術創新和機制革新,為城市生命線系統的韌性升級提供了實踐范本。隨著更多“看不見的民生工程”落地,市民將享受到更穩定、更潔凈的“水幸福”。
撰稿:李凱躍
圖片:寧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