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勁強醫生咨詢:156-0089-6344(同微步信)
提筆時手指僵硬、寫字歪斜顫抖,甚至無法控制筆畫的走向……這些書寫痙攣的典型癥狀,常被誤認為“過度疲勞”。中醫臨床發現,超過70%的書寫痙攣患者舌下絡脈呈現異常,而這正是氣血瘀滯的“可視化警報”!今天我們將揭開舌下絡脈的奧秘,解析氣血運行狀態如何影響手部經筋功能。
《黃帝內經》早有“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的論述,而舌下絡脈更是觀察氣血運行的“戰略要地”。清代醫家周學海在《形色外診簡摩》中強調:“舌下青筋,關乎肝脾,凡瘀血內阻,必現迂曲紫暗”。
對于書寫痙攣患者而言,氣血瘀滯在病情發展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當氣血運行不暢,瘀滯在手三陰經、手三陽經等與手部運動相關的經絡時,手部肌肉得不到充足的氣血滋養,就容易出現痙攣、僵硬等癥狀。而從舌下絡脈來看,若氣血瘀滯程度較輕,舌下絡脈可能只是稍微增粗,顏色較正常時略深,呈現出較深的紫色,分支也會有所增多,但尚屬清晰可見。此時,書寫痙攣患者的癥狀相對也較輕,可能僅在書寫較長篇幅文字時才會出現手部不適。
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氣血瘀滯程度加重,舌下絡脈會變得更加粗脹,顏色紫黑,甚至出現迂曲、怒張的現象,分支錯綜復雜。在這種情況下,書寫痙攣患者的手部肌肉痙攣會更加嚴重,不僅書寫時癥狀明顯,甚至在日常的一些手部細微動作中,如拿筷子、扣紐扣等,都可能出現肌肉不受控制的抖動。
比如,長期從事文字工作的李先生,起初只是在撰寫長篇報告時感覺手部有些發緊,字跡也不如以前工整。后來,他發現自己的舌下絡脈顏色比以前深了一些,且稍微有些增粗。但他并未在意,依舊保持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一段時間后,他的書寫痙攣癥狀愈發嚴重,連簡單的便簽記錄都難以完成,此時再觀察舌下絡脈,已經變得粗脹且顏色紫黑。
盛勁強醫生咨詢:156-0089-6344(同微步信)
除顫祛拘湯是盛勁強醫生治療書寫痙攣的中醫經驗方劑,針對患者具體癥狀開方用藥,以精準調理氣血瘀滯,改善舌下絡脈粗脹、紫黑等狀況,減輕書寫痙攣帶來的嚴重癥狀。
川芎:行氣開郁,活血通絡
郁金:疏肝解郁,涼血破瘀
丹參: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
桃仁:破血行瘀,潤腸通便
三七:散瘀止血,消腫定痛
僵蠶:祛風化痰,通絡止痙
當歸:補血活血,潤燥滑腸
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盛勁強醫生咨詢:156-0089-6344(同微步信)
【除顫祛拘湯】針對書寫痙攣患者的不同病癥階段,分三步進行治療。藥物的調整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步主要是祛痰化瘀,死血頑痰內停,阻滯腦竅、精髓,靈機不出,筋脈失養,而見震顫,強痙,拘攣等癥。死血、頑痰留滯是老年顫癥癥狀產生的直接原因,濁邪不化,運化難復。因此先以祛邪為主。
第二步主要是平肝熄風,風性動蕩,搖擺不寧,震顫強直拘痙為風邪內動之象,為虛風內動,為內風暗煽。內風旋動在本病病人表現為兩種不同的方式,一為內風旋動之象外露,顯示出明確的風象,而見震顫不止之癥。一為“內風暗煽”不顯露明確的風動之象,不見震顫,而以肢體僵硬拘痙,甚則言語發緊之癥為主,因此要平肝息風,緩解癥狀。
第三步,滋補肝腎,扶正培本。腎主骨生髓,肝腎精虧,無以生髓,精虧髓減。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伎巧不出,肢體運動不靈,行動遲緩,精血不足,腦髓不充,陰不制陽,陰虛陽動,陽動化風,虛風內動。基本病機在肝腎不足,因此滋補肝腎,培本為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