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江湖的魅力——《異人之下第1季》
今天聊聊國產劇《異人之下第1季》。
片名I Am Nobody (2023),別名劇版一人之下 / 一人之下真人版 / 異人之下之羅天大醮 / 異人。
這部改編自國漫頂流《一人之下》的真人劇,用混搭的腦洞與本土化的熱血,撕開了國產奇幻劇的新篇章。
異人的世界在這里具象化,不管刀光劍影,還是人心難測,在這里都成為了鮮活的角色。
真人劇版第一季涵蓋了動漫第一季至第三季的內容,也就是漫畫初入篇、羅天大醮篇、入世篇的內容。
張楚嵐的爺爺墳頭被刨,引出的不僅是僵尸與菜刀少女馮寶寶,更是一張橫跨數十年的謎網。甲申之亂的秘密、八奇技的爭奪、馮寶寶的不老之謎都等著觀眾探索。
劇集將道教文化中的“炁”與異能戰斗結合,卻毫無修仙劇的懸浮感。異人們看起來和普通人無異,白天可能是學生、快遞員、公司高管,晚上便成了操控尸體、駕馭雷電的異人。這種反差乍看違和,卻越看越帶勁。
馮寶寶是這部劇的靈魂。頂著一頭亂發,操著淡漠川普,揮鐵鍬如揮劍,她的“非人感”恰恰成就角色魅力。她面無表情卻讓觀眾疼到心坎里。
王影璐的表演初看生硬,但隨著劇情深入,那份空洞下的純粹逐漸顯露。被村民視為怪物時的不解,聽到《黃楊扁擔》時無意識的流淚,讓長生不老的設定褪去獵奇,成了對“人”的溫柔叩問。
張楚嵐和漫畫動漫一樣,屬于國產男主中的絕對異類。
他又慫又賤,被送諢號不要碧蓮,會為保命下跪求饒,也會在月下遛鳥放飛自我。正是這份不著四六的市井氣,讓他的成長格外真實。
在27集的時間里,他從隱藏異能的“忍者神龜”,到為馮寶寶直面江湖風暴,彭昱暢演活了一個普通人在命運裹挾下的掙扎。
老年組的演員們也同樣出彩。
王學圻飾演的老天師,既有仙風道骨,也會為師弟之死暴怒血洗全性;沈保平的陸瑾一邊寵孫女一邊和老天師斗嘴,像極了小區里較勁的退休大爺。
江湖氣不光是武俠小說里的快意恩仇,更是歷經滄桑后仍愿為后輩撐傘的溫情。
原著黨最怕“魔改”,但《異人之下》的改編詳略得當,堪稱膽大心細。
羅天大醮的比武被簡化,名場面如“月下遛鳥”“鐵鍬埋人”被原汁保留,甚至用金光咒當“馬賽克”的騷操作,讓喜劇效果拉滿。羅天大醮的擂臺賽,賈正亮與風莎燕的“暴力愛情”,王也大戰諸葛青的太極奇門,既還原了漫畫的熱血,又注入了真人劇的細膩。
劇版修改了原著的結局,給第一季故事畫上了一個完美句號。
呂良秒殺全族的魔改結局讓人過癮,畢竟呂家所作所為太可恨。
炁體源流元嬰覺醒搭配填上端木瑛的坑也讓故事閉環,讓觀眾不用苦等多年也等不來作者設置的懸念答案。
劇中修改了徐翔的故事線,讓他有了更多出場時間,通過徐翔來豐富馮寶寶。
此外給夏禾留出了充足的洗白空間,在老天師全滅全性的時候給了回旋余地。
動漫版第二季番外篇沒有把《天師下山》演全,真人版演全了。算是徹底封印住了老天師,讓山下的異人還能打個你來我往。
在我看來把故事講完整就是好事一件,不管改得怎么樣,至少做事有始有終。鑒于漫畫還要畫很多年,電視劇至少講完整了一個故事。
《異人之下》最動人的是讓傳統文化“活”在了當下。
它不搬弄《道德經》的深奧,而是用“心猿意馬”解釋五臟修行,用快遞公司隱喻大隱隱于市。比起歐美超英的緊身衣與高科技,我們的異人扎根于東方哲學,在快遞箱里藏法器,在燒烤攤上談生死。
劇中的“炁”被解釋為暗物質,湘西趕尸成了非遺傳承,甚至連“為你好”的親情綁架,都被異人世界的家族恩怨照出現實影子。
《異人之下》證明了中式奇幻的可能性,我們的神話傳說、玄學典籍、江湖規矩本就是取之不盡的寶藏,這種土味玄幻恰恰是中國式江湖的浪漫。
萬事開頭難,開好第一季的頭,后續單獨成篇的章節可以單獨拍攝一季,比如真人劇版第二季是動漫第四、五季的內容,也就是漫畫201-305話碧游村篇的內容。后面還有漫畫二十四節谷篇、碧蓮陽謀、唐門篇、納森島篇、三一門篇。
國漫改編從不是簡單的復刻,而是找到二次元與三次元的和弦?!懂惾酥隆愤~出了大膽一步:它讓我們相信,屬于中國的超級英雄,可以是光腚俠,可以是快遞員,可以是在火鍋熱氣中的蕓蕓眾生。這樣的江湖,怎能不追?
中國式熱血江湖,
國漫改編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