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灞橋區慶華小學“名校+”開展教師心理健康團體輔導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的事業。然而,教師們在用愛澆灌學生成長的同時,卻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心靈也需要被滋養。3月27日下午,慶華小學“名校+”共同體組織開展了教師心理健康專題培訓活動。
本次活動特邀西安市教育心理學會張嬋老師帶來一場主題為《與青春作伴點燃生命動力》的專題輔導。慶華小學“名校+”共同體老師們齊聚洪慶分校潤責廳,共同探索“以心育心”的教學智慧。
從“說教”到“療愈”
老師們常常為學生不想學習、不聽講、聽不進去道理等等現象而焦慮,特別是反復多次的批評教育收效甚微更是令人無奈苦惱。張嬋老師以腦科學為切入點,解密教學行為背后的三體腦心理機制:本能腦——守護生存與繁衍,接收信號簡單直接;情緒腦——感知情感與意圖,傳遞共情信號;思考腦——決策受本能驅動,而非單純理性。
張嬋老師圖文并茂的輔導,化抽象為簡單,讓理論指導實踐,使老師們知道了在教育教學中多用充滿愛意、尊重的話語替代“說教”,促使學生情緒穩定地打開大腦閘門,將信息傳送至思考腦,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升。當然,這個過程也是老師的焦慮受到“療愈”的過程。
從“親師”到“信道”
在張嬋老師深情地講述中,老師們一起閱讀了繪本《點》。一個感人的小故事,讓大家看到心理教育的力量,也讓這場團體輔導持續“升溫”。張嬋老師聚焦學科教學,指出學習知識的步驟是——愿意學、很專注、能理解、記得住。而“愿意學”是起始,是關鍵一步。“親其師,信其道”。老師要善于用溫暖的言行感化學生,讓師生關系溫馨和諧,在潤物無聲的教育中,享受雙向奔赴的幸福。
慶華小學洪慶分校教導主任祝曉作總結發言,再次感謝張嬋老師的深情輔導,希望老師們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共情孩子的失敗,才能持續為孩子輸出愛與智慧,做“眼里有光、心中有愛、肩上有力”的教育者,讓孩子的成長之路更寬更遠。
教育是一場溫暖的修行,教師的心理健康是照亮學生的第一盞燈。愿我們都能在忙碌中學會暫停,在付出中不忘自愛,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完美的自己。
(圖文:毛敬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